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概況總結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概況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概況總結
(一)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從根本上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其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2)實踐證明,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怎么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2)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3)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的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三)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實行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這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四)為什么要按勞分配?
(1)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勞動者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3)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五)為什么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
(1)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一)如何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區域/行業/城鄉/居民收入/勞動報酬)
(1)最根本的是大力發展經濟。(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礎)
(2)堅持和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
(3)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健全以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5)其它(結合材料尋找):如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完善民主、法律、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以及社會保障等相關配套制度;不斷完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健全學生的資助制度等。
(二)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
(2)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三)為什么要關注社會公平?(公平意義---效率與公平—宏觀調控必要性---財政作用---消費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社會公平的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積極性。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必要性:市場調節具有局限性,需要宏觀調控,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4)財政作用: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5)收入差距影響總體消費水平: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提高社會消費水平
(6)有利于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縮小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有利于協調投資于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財政與稅收
(一)財政的作用
(總)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民生問題:科教文衛事業、社保)
(2)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礎設施、產業結構、區域、科技、國有經濟控制力表現領域:不能給市場調節、市場不愿意調節、可以調節,但存在局限性)
(3)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財政政策具體運用)
(二)稅收作用:具體稅收作用+稅收一般作用
具體稅種作用: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也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的偷稅漏稅行為。
其他:流轉稅(營業稅)、關稅、出口退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低碳經濟)、行為稅(印花稅)、財產稅(契稅)
(了解)稅收一般作用:
①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稅收---社會總需求---平穩運行)稅收屬于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面對經濟發展過熱,增加稅收。
②引導居民合理消費。稅收引導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生產作用(如奢侈稅)
③引導企業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稅收,引導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如資源稅)
④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通過出口退稅---調節我國出口產品的生產。科技產品,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轉變,提高產業結構質量,提高國家競爭力。
(三)為什么要依法納稅?
(1)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職能的實現以稅收作為物質的基礎,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3)居民享受了國家的服務也就有納稅的義務。
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
(一)市場配置資源
1、市場調節的優點
(1)市場能通過價格的漲落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傳遞市場信息,實現資源配置。
(2)面對市場競爭,在利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生產者、經營者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2、市場調節的條件——市場秩序、現代市場體系
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3、市場調節的缺點——市場失靈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有些行業不能交給市場調節,有些行業市場調節不了。
(2)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能夠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一)內涵——如何深入貫徹?
(1)必須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2)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
(3)必須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
(4)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
(1)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①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②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③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4)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5)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6)結合材料尋找: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拓展對外開放廣度、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等。
經濟全球化
(一)如何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國家)
(1)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2)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3)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4)必須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5)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6)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要有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
(7)(結合材料尋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公平貿易政策,市場秩序、市場信用體系、監管體系)、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要加強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
(了解)加強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1)是適應經濟經濟全球化和加強世貿合作的客觀要求。
(2)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具有平等、競爭、法制、開放的特點,伴隨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資源在全球化范圍內配置。
(3)是加快現代化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要求。
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摩擦(國家、企業)
國家:
①積極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②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積極學習、掌握和利用國際貿易規則約束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③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對外貿易原則,擴大內需,積極開拓國內市場、農村市場,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企業:參見5、企業(六)
補充:經濟生活中的常見主體及相關聯系知識
1、個人
(1)勞動者: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自主創業,依法維權。
(2)投資者:綜合考慮投資方式的回報率和風險性;多元化投資;針對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要遵守法律法規。
(3)消費者:改變消費方式、提高消費質量和水平,促進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遵循價值規律,作出明智的消費選擇。
(4)納稅人:自覺誠信納稅,依法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5)市場規則的踐行者和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同時又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2、國家
經濟制度: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
發展戰略:轉方式、調結構(產業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宏觀調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高中政治經濟學期中重要知識點
1、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原價/(1+X%)=現價
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原價/(1-X%)=現價
2、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原產品數量_(1+X%)=現產品數量
現產品數量_現價值量=現價值總量
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原產品數量/(1-X%)=現產品數量
現產品數量_現價值量=現價值總量
3、貨幣升值:原幣值/(1+X%)=現幣值
貨幣貶值:原幣值/(1-X%)=現幣值
4、CPI上漲(紙幣貶值):原價/(1-X%)=現價
CPI下降(紙幣升值):原價/(1+X%)=現價
5、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數量_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6、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_100%=紙幣超發量/實際需要的貨幣量_100%=(現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
現商品價格=原價格_(1+通脹率)
7、貨幣貶值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_100%=紙幣超發量/紙幣發行量_100%=(現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現物價水平
現商品價格=原價格/(1-紙幣貶值率)
8、通貨緊縮率(物價下跌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_100%=少發行的貨幣/實際需要的貨幣量_100%現商品價格=原價格_(1-通貨緊縮率)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歸納
1.我國銀行的分類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①性質:在國務院領導下,指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
②地位:“銀行的銀行”,是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領導力量。
③職能:
一、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A、含義:國家通過金融系統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采取的控制、調節和穩定貨幣的政策,是管理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政策→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B、目標: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即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提供金融服務,以促進經濟增長。)
二、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三、經理國庫;
四、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商業銀行的性質: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金融企業法人)。
政策性銀行的性質: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金融機構,專門從事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的專業銀行。我國主要的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銀行在國家領導和組織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在我國,銀行作為信貸中心、轉賬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中心,是資金活動的中樞神經,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是整個經濟活動的總樞紐,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①銀行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②銀行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信息,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③銀行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儲蓄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個人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第二、調節市場貨幣流通。第三。有利于培養科學合理的生產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國現有主要債券: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風險、收益從小到大排列)
商業保險的作用:為企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平衡運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概況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概況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