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課堂臨時報佛腳,不如課前預習好。其實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勤奮都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沒有之一,書山有路勤為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
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
鐘面:鐘面上有12個數,有時針和分針。
分針:鐘面上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
時針:鐘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
2、鐘表的種類:日常生活中的鐘表一般分兩種,一種:掛鐘,鐘面上有12個數,分針和時針。另一種:電子表,表面上有兩個點“:”,“:”的左邊和右邊都有數。
3、認識整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電子表上,“:”的右邊是“00”時表示整時,“:”的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4、整時的寫法:整時的寫法有兩種:寫成幾時或電子表數字的形式。如:8時或8:00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加幾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湊十法”等方法進行計算,其中“湊十法”比較簡便。
利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時,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較小數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2、8、7、6加幾的計算方法:(1)點數;(2)接著數;(3)湊十法??梢浴安鸫髷怠愋怠?,也可以“拆小數、湊大數”。
3、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1)“拆大數、湊小數”。(2)“拆小數、湊大數”。
4、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2)求總數的實際問題,用加法計算。
一年級數學重要知識點
幾何類圖形試題
1、認形狀:有圓形,六邊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圓柱體,還有幾個形狀。
專家解析:考查認圖能力。家長可以拿幾何教具讓孩子觀察,讓孩子根據這些圖形拼圖,在這個拼接的過程中給孩子講這些圖形的特色;也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這些圖形的影子,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圖形。
2、一個正方形是四個角,問:在角上切了一個角之后還剩幾個角?
專家解析:考查觀察能力。家長可以拿一張紙,用手折起一角,讓孩子自己觀察還有幾個角。相類似的體型,一般需要先從實物展示做起,慢慢培養孩子空間想象能力。
3、四根牙簽擺出3個三角形。
專家解析: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家長可以輔導孩子動手擺圖形,通過不斷的嘗試,來發現如何擺出要求的圖形;平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多玩玩拼圖,多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
4、有一個正方形,他缺少一部分;選擇答案中有幾個不規則形,請選中哪個不規則形正是這個正方形缺少的那部分。
專家解析:考查觀察能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先動手拼接,看看哪個是可以復原到原圖的。在比較中,孩子可以學習到各個不同圖形的特色,從而培養了一定的圖形識別能力。
5、用立方體擺出各種立體圖形,讓學生數數、想象、數出立方體圖形的方塊數。
專家解析:考查觀察和動手能力。家長可以輔導孩子動手擺擺圖形,然后觀察可以組成的圖形的個數。動手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親身體驗到不同圖形的組成,進而形成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6、幾何圖形的不同造型及拆裝、拼接,或通過想象找出合適的一塊,把原圖補完整。
專家解析:考查觀察能力。家長可以輔導孩子動手拼圖,同時引導孩子觀察各個圖形的特點,在拼圖的過程中對各個圖形形成一定的感知。
數學一年級知識點
1、上、下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上、下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的方位,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前、后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義,以及前后的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方位,會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加減法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有幾枝鉛筆(加法的認識)
知識點: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現了圖形應用題,要讓學生學會看圖形應用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幾輛車(初步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3、左、右(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的方位,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位置
(1)明確“橫為行、豎為列”,并知道“第幾行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2個數據(2個維度)描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3)在具體情境中,能依據2個維度的數據找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用“湊十法”口算
按照式題的特征,應用定律和性質使運算數據“湊整”:
1. 加數“湊整”
如14+5+6=?啟發學生:幾個數相加,如果有幾個數相加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調換加數的位置,把幾個數相加。
2. 運用減法性質“湊整”
如50-13-7,啟發學生說出思考過程,說出幾種口算方法并通過比力,讓學生總結出: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幾個數,如果減數的和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把減數先加后再減。這種口算比力簡便。
3. 連乘中因數“湊整”
如25×1?4×4,25與4的積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結果是140。
(二)運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標題問題中的某數“拆開”別離與另一個數運算,如2?5×32,原式釀成2?5×4×8=10×8=80。
(三)運用一些速算技巧進行口算
1. 首同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個十位上的數加1再乘以另一個數的十位數,所得積作兩個數相乘積的百位、千位,再用兩個數個位上數的積作兩個數相乘的積的個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個位、十位、(1+1)×1=2作百位)。
2. 頭差1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較大的因數的十位數的平方,減去它的個位數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 采用“基準數”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選擇600為基數,先把每個數與基準數的差累計起來,再加上基數與項數的積。
(四)熟記常用數據
如:1~20各自然數的平方數;念好“練”字經“練”是指口算要經常訓練。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
一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