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五個步驟
學習數學的五個步驟有哪些你知道嗎?數學能夠培養人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透過事物表面現象看到本質特征。一起來看看學習數學的五個步驟,歡迎查閱!
學習數學的五個步驟
學好數學第一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是我多年學習數學的一個好方法,因為提前把老師要講的知識先學一遍,就知道自己哪里不會,學的時候就有重點。當然,如果完全自學就懂更好了。
第二是書后做練習題。預習完不是目的,有時間可以把例題和課后練習題做了,檢查預習情況,如果都會做說明學會了,即使不會還能再聽老師講一遍。
第三個步驟是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做。做的時候可以把解題過程直接寫在題目旁邊,比如選擇題和填空題,因為解答題有很多空白處可寫。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老師講題時能跟上思路,不容易走神。
第四個學好數學的方法是整理錯題。每次考試結束后,總會有很多錯題,對于這些題目,我們不要以為上課聽懂了就會做了,看花容易繡花難,親手做過了才知道會不會。而且要把錯的題目對照書本去看,重新學習知識。
第五個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是查缺補漏。在做了大量習題以后,數學成績有所提高,但還是存在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們要善于發現哪些類型的題目還存在盲區,然后逐一擊破。
數學好的人的3個特質
1、有探究動力
學海無涯,學習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就要好好的去探究,所以我們上課前要先預習,不用花太多時間,多看幾遍,將重要的內容標明出來,還有對于不理解的內容我們要羅列出來,帶到課堂去尋求解決的方法,這樣我們上課效率會跟更好,學習起來也很方便快捷。
2、效率
如果別人學習兩小時的內容你學習一小時就能搞定,那么你的學習效率就比別人高,臨近高考,我們拼的就是學習的效率,學習效率越高的同學學習得到的效果就越好,而影響效率的就包括我們的學習專注度思維敏捷度,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斷能力,短期記憶力等等。
3、 執著
想要學好一門課程,不執著是不夠的,對于每一道題我們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之所于尋求答案和解題的方法,慢慢的我們的學習態度就這樣養成了。
怎么讓孩子數學開竅
1、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后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3、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初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復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
4、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并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5、引導孩子養成解后反思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完題目之后,要養成不失時機地回顧下述問題: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分析聯想探索出解題途徑的?使問題獲得解決的關鍵是什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通過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就有利于發現解題的關鍵所在,并從中提煉出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視了對它的挖掘,解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題后,要經常總結題目及解法的規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遠,駕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