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對知識的渴求是人類的自然意向,任何頭腦健全的人都會為獲取知識而不惜一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1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一)日本進行的侵華活動
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1)時間:1931年9月18日,
(2)經過: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進攻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3)結果:日軍占領沈陽城,后又侵占了東北三省。(黑吉遼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全部淪于敵手)
(4)影響:標志著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2、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和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1)盧溝橋事變時間:1937年7月7日(又稱七七事變)
(2)經過: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向盧溝橋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軍民奮起抵抗。
(3)影響: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3、了解南京大屠殺,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背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陪都。
(2)經過: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德國法西斯的暴行:屠殺猶太人)
(二)中國軍民的抗日活動
1、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1)時間:1936年12月12日
(2)結果:西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3)和平解決意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國共第二次合作:七七事變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記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直奔抗日戰場。
(三)了解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中華民族抗戰取得勝利的重大戰役:
1、正面戰場的兩次重大勝利
(1)平型關大捷
①時間:1937年9月;
②作戰雙方:八路軍一一五師與日軍;
③戰況: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④意義: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2)臺兒莊戰役。
①時間:1938年春;
②指揮將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③作戰雙方:中國軍隊與日軍;
④戰況:中國軍隊殲敵一萬多人;
⑤意義: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2、敵后戰場的重大勝利-----百團大戰
(1)時間:1940年8月
(2)指揮將領:彭德懷
(3)主要攻擊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
(4)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四)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
(1)時間:1945年4月,延安。
(2)內容: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那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意義: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五)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六)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的反對外來侵略斗爭完全勝利的戰爭;
2、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3、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七)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1、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2、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最主要)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4、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5、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融合,蘇美對日作戰有力配合了中國戰場抗戰勝利的取得。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2
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1、背景:
①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經過:1945年8月---10月10日
3、結果: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但國民黨不承認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合法性。
4、意義:
(1)戳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2)向人民表明了中共爭取和平的誠意,團結和教育了廣發人民,使國民黨 被迫承認和平建國的方針;
(3)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二)人民解放戰爭
1、全面內戰爆發: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軍隊名稱改為人民解放軍)
2、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史實。
(1)背景: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二十多萬人,大舉進攻陜甘寧解放區。
(2)經過:由于眾寡懸殊,主動撤離延安;彭德懷、賀龍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進行多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3)結果:解放軍粉碎了敵人對中原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的進攻。
(4)勝利原因:中共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3、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
(1)史實:1947年夏,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開始了戰略進攻。
(2)影響: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的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
4、戰略決戰(了解三大戰役)
(1)時間:1948年9月——1949年1月;
(2)名稱:遼沈戰役(最早)、淮海戰役(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礎、鹽阜老區革命群眾參加服務工作)、平津戰役(解放華北全境);東北解放軍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
(3)意義: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敵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5、了解南京解放
(1)時間:1949年4月23日
(2)背景: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長江防線崩潰。
(3)結果:4月23日,南京解放。
(4)意義(影響):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三)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主要原因
1、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2、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
4、國民黨政治腐敗,失去民心等。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給我們的感悟: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新民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原因)。
2、革命道路的選擇要立足本國國情,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3
經濟和社會生活
1、以張謇辦實業例,初步認識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2)口號:“實業救國”
(3)企業:大生紗廠等
(4)結果:被吞并
2、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a.特征:出現了民族工業的萌芽;b.原因: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2)一戰期間:a.特征:民族工業現出黃金時代;b.原因:①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這是主要原因)
(3)一戰后至新中國成立前:
A.特征: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
B.原因:a.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民族工業再度受挫;b.抗戰勝利后,由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快的恢復。
3、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征(特點)
(1)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
(2)發展不平衡,集中于輕工業和沿海地區;
(3)受中國社會性質的制約,整體水平落后。
最新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