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讀書心得800字優秀范文
《全球通史》作為一部“精品教材”,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把握未來!
全球通史讀后感1
今天終于把那本曾經厚厚的書籍給看到最后一頁了。自然,經過一個多月的堅持,在書中是得到了豐富的歷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明白了唐朝唐太宗所說的“以史明鑒”中的重要性。
一本由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里夫阿諾斯所撰寫的世界名著,以其流暢、清晰的歷史脈絡以及作者公正的歷史觀態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
書中對全球人類發展史,由遠古時期的人類開始述說。那是一段充滿神奇的歷史,卻是現今我們世界的根源。不可否認,那也是一段我們所未知的歷史。但那卻是我們祖先生活的歷史,也是不該因為時間悠遠而忘懷的。
書中對人類的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共產主義時代的歷史的過程的描述,讓讀者可以在一本書中了解到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自然,那也是從書中獲取的一部分表面的知識,因為讀史意在明鑒現今。因此,在看完這本書后我們能得到些什么?
其實,全球通史就是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而在現今,其實這種方法更為重要的,在一個世界化、全球化的如今,正如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因此,中國的本身的發展與復興是必須更加注重這一點。當然小至一個企業,甚至一個人也是必須確立這種全球的觀念。因為現代的發展,沒有一種高瞻遠矚的眼光,是不可能得到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強盛。
全球通史讀后感2
《全球通史》揭示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有機聯系體現了世界史豐富而重要的認識價值;提出了許多對當代人有啟示的.須作思考的問題,并通過歷史來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賦予歷史以新意,富于智慧,體現了思想的力量。貫穿于書中作者對歷史富于見解的思考:
1:人類社會群體可接近性和相互影響的作用。綜觀人類歷史,人類文化的進步取決于社會群體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的其他的社會群體的經驗。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機會與其他民族相互影響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并處于領先地位!隨著全球史時代的到來,結果將是全球范圍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產生如生物學領域中雜交優勢法則的那種發展。
2:人類歷史遺產的繼承。對歷史的考察,揭示作為歷史和文化遺產的人類創造活動的靈活性和潛能,盡量客觀地評價人類歷史的遺產,使人們更加了解今天的人類社會,更有助于把握未來。諸如古希臘時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藝術.文學和哲學思想……構成了希臘流給人類的光輝遺產。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每個歷史階段中最有影響的社會都是力圖縮小上下層之間鴻溝的社會——都是倡導提高群眾參與水平的社會。這種參與人數總量上的猛增構成了開拓性社會的現代性,這在性質上賦予這些社會以優越的社會內聚力和推動力,使得這些社會勝過同時期的其他社會,在它們的時代打上這些社會的印記。
3: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時也付出高昂的代價,其原因在于人類運用技術的方式。目前,人類對技術的濫用,已造成了廣島.博帕爾.切爾諾貝利等災難,而更急迫.更潛在的災難則是毀滅性核戰爭所造成的人類滅絕。當前我們的任務應當是促成技術的使用,給大多數人都帶來好處,從而增加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如何充分運用技術來控制大自然的種.種災害,如何發展技術來滋養我們生存的地球。
當今社會,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現的人類發展的整體觀念和全球方略,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培養作為地球村一員的當代人的前沿意識和全球眼光是相當重要的!當代大學生值得花功夫學習并且必須掌握的不只是外語.電腦.金融和外貿等課目而已,加強全球史觀的教育在當今時代尤顯重要了
全球通史讀后感3
當我開始讀斯塔夫利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的時候,想法很簡單,我就是想讀一本能夠引導我全面認識這個世界的史書。我記得當時和好友鼎談到一個問題,未來會有什么新的行業?鼎在IBM,接觸和思考的是現在頂尖的技術開發,他的目光是直接投射到前方的。我想換一個角度,了解了解歷史,因為歷史中往往有未來。
斷斷續續讀了兩個月,每周大概總能讀五六天,每天二三十頁,這么著細水長流,居然在上周讀完了。
《全球通史》帶給我的收獲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記住了1500年這個重要的年份。公元1500年之前,地球上人類居住的各個地區之間是彼此孤立著的。雖然有貿易,有戰爭,有文化上的交流,但是相對1500年后的世界來說,交流和聯系既不夠豐富,也缺乏內在的動力。大洋洲尚不為人所知,瑪雅、阿茲科特和印加的高度發達的文明還在歐亞大陸的視線之外,即使在歐亞大陸上,羅馬帝國的興衰對漢王朝的治亂也是影響甚微。
一方面,交通工具的匱乏使遼闊的海洋和漫長的陸地成為隔絕人們溝通和交流的巨大障礙,另一方面,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等級森嚴的封建官僚體系以及封閉性的文化傳統(主要指伊斯蘭教和儒家學說)窒息了東方創造新的歷史的欲望。
隨著西方在武器、船舶制造等技術上取得的突破,西方擴張的歷史開始了。全球開始產生經濟聯系,經濟上的關聯日益把各個地區緊緊拉到一起,不是生拉硬扯,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于今。
1500年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拐點。
當然,這是一個象征性的說法。歷史是無法斬斷的河流,變化并不是在這一年里完成的。
注意到沒有,這種劃分法和我們一貫學習的上古—中古—近現代的劃分法截然不同,那種劃分法就不一定適合歐洲以外的地區。就好像好多歷史學家已經開始認識到的一樣:各個地區的歷史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在全書以一貫之,起碼,作者已經是努力地以一貫之。我相信,這也是今天處于全球化中的我們所必須具備的歷史觀。斯塔夫利阿諾斯的另一個觀點也深深影響了我:“每個時代都書寫他自己的歷史。不是因為早先的歷史書寫的不對,而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面臨他自己的問題。這在變化節奏成指數繼增長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們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問并給出新的答案的新的歷史。”
對現代人類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呢?是科技。我們的時代的問題是什么呢?高速的技術變革和滯后的社會變革之間的矛盾。人類將如何應對這種矛盾呢?我渴望參與到探索答案的過程中。
全球通史讀后感4
讀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的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里面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短處,就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缺乏。缺乏的結果是導致看待中國的立場不夠客觀,尤其是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還有的一個明顯就是對伊斯蘭文明的研究兩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給予我這樣一直以為是中國人獨大的古代世界的歷史觀的一種徹底的顛覆,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對于中國的歷史還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書中有學者說作者是站在月球上來審視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毫無疑問的作者寫出了一個劃時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舉雙手的贊成,那是因為今天的全球化我們在一直深入,我們需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帶給人類一個和諧發展的全球化,尋找全球變化的規律,保障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世界不再是某個國家的世界,全球史觀破除我們心中的民粹主義和民族的優越感,這種史觀的形成告訴每個民族和個體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員,每一民族和個人都在為我們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貢獻而已。像書中所寫的四大文明中,中國也并不像我們有些人所想占絕對的優勢。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畢竟是一個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維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觀里對于中國的貢獻和發展與國內的觀點似乎有出入。特別是中國古代,對于內容我不是專家,我也沒有辦法進行考證。但是思維和研究歷史的邏輯確實充滿了傲慢。任何要寫全球史的沒有對中國歷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寫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國的歷史特別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華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個中國人可以站在人類的高度,寫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讀后感5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直都有歷史課。學過中國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課程從小學到大學似乎也沒有間斷過。但一直以來都未能形成一個人類歷史的全景圖。中國史里無世界,世界史里無中國。不知道秦皇漢武與何人歐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國與世界何時開始的。最近閱讀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彌補了以往的疑惑。
隨著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世界才開始成為“一個世界”。人類諸種族的混合必然伴隨著動植物的相應混合,“今天,全球范圍內人類之間,動物之間和植物之間的混合仍在繼續”。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種終將混同。不同人種之間的精子與卵子并不拒絕合作,正如酒精與水倒在一起變成你仲有無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時間問題。
最初國際性的競爭舞臺是現在的中東地區,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倫,興衰輪替是歷史的必然,人無百日旺花無百日紅,還沒有那個王朝能夠維持百年霸權。現在的老大美國1914年也才剛剛有力量趁著歐洲內訌,扎緊自己的籬笆。亡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是他后來居上,其中有沒有規律?
從發現新大陸開始,人類歷史開始進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領者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他們通過對美洲大陸的掠奪和通過新航路與東方的貿易中得到大量財富,由于長期的宗教戰爭,國立衰敗。由于大量財富流入,導致國內物價大漲,產品沒有競爭力,所以工業得不到發展。最終被西北歐的荷蘭、英國控制了經濟命脈。并在其國力衰敗之后,取代了其對海上航線的壟斷。
趁著歐洲大陸之間的攻伐不斷,悶聲大發財的英國后來居上。一方面內部工業革命提供了工業基礎,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競爭中取得較大優勢,成為日不落帝國,也把英語這個島國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語言的寶座。當時世界發展的發動機無疑是歐洲,歐洲對待世界其他地區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奪。
面對歐洲的霸權,正如作者總結的那樣,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割裂同入侵勢力的一切聯系,撤回到與世隔絕的境地中,在傳統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找安慰,“回到美好的從前”。第二種力圖采納外國社會的東西,“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斗”。恰好是清王朝與日本的寫照。
恰如英國趁著歐洲大陸忙于戰爭,發展壯大。美國趁著英國陷入歐洲大陸的戰火,取得獨立,獲得壯大。美國何以取得世界霸權?不是這只瞎貓碰到了歐洲內戰的死耗子這么簡單。美國在歐洲革命的基礎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礎上形成以個體自由為中心的社會倫理。他脫胎于歐洲,并戰勝了歐洲。
今天的世界,遠未到達大同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中國目前遠難談得上樂觀。是躲在傳統的幻想中尋找安慰,還是“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斗”,答案似乎不難理解,實施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相關文章:
5.高中生的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