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歷史 >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歸納

    時間: 維維20 分享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1

    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

    時間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開辟的航路 意義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歐洲到非洲 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歐洲到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2課)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掠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臺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后,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后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制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2

    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第一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

    1、發生經濟危機的原因:(1)貧富差距擴大(2)股票投機活動(3)分期付款方式的隱患(4)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點:(1)范圍廣(2)時間長(3)破壞性大

    3、影響:(1)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美國、法國社會動亂;德國法西斯上臺(2)世界局勢動蕩不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危機反而惡化

    (第二課)羅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經濟危機爆發后,總統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加惡化。1932年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1933年上任后實行新政。

    2、羅斯福新政的起止時間:1933——1939

    3、新政的內容:(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2)調整農業政策(3)復興工業:藍鷹行動(4)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

    4、羅斯福新政的意義:(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3)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政府的權力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4)※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后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5、政的實質: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

    6、特點:指導思想方面:放棄自由放任思想,轉向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內容方面:國家加強對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預;影響方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

    (第三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了解二戰后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1、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表現:

    戰后二十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場;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延續并發展社會福利政策。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漲”。

    80年代,里根上臺后,減少政府開支,緊縮通貨,削減稅收,建設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經濟復蘇。

    90年代克林頓倡導介于自由放任與國家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對經濟進行改革,經濟持續增長,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2、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20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時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殘余勢力,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同時實行非軍事化,集中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經濟:(2)政府采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相結合的經濟政策,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3)美國的扶持政策,通過馬歇爾計劃對德國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國經濟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國家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3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2、了解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與作用:

    3、認識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國人大《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標志蘇俄開始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

    新經濟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后進入國內戰爭、外國武裝干涉、物質匱乏 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弊端日益顯現,領導人卻希望借此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引起人民不滿。國內隱藏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喀瑯施塔得兵變)

    農業 實施余糧收集制 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核心內容)

    工業 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 允許部分企業由私人或外國資本家經營;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

    貿易 取消自由貿易 改變國家壟斷,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分配 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國家配給制,實物分配制 廢除實物分配制,實行按勞分配

    結果 使蘇維埃取得了國內戰爭(1918--1920)的勝利,鞏固了蘇維埃;但它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促進經濟迅速恢復,起到鞏固工農聯盟、穩定政治形勢的作用,使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它是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但因后來的領導人對其認識不足而被過早的終止。

    新政策的特點:(1)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2)允許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政治方面:(1)高度集權,破壞民主集中制;(2)干部職務終身制,對干部沒有形成必要的監督;(3)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經濟方面:(1)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國民經濟平衡和持續發展;(2)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價值規律作用(3)阻礙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4)犧牲廣大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的長期停滯不前。

    5、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120頁,):

    農業: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撤消全國的機器拖拉機站,把所有的農業機械賣給集體農莊;大規模開墾荒地,提出種植玉米,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將中央一部分權利下放到地方,擴大地方和企業的權限;精簡機構;大量壓縮國民經濟計劃指標。

    政治: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平反冤假錯案。

    6、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后果

    戈爾巴喬夫改革 經濟改革 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 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變指導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2)改變共產黨領導地位:1990年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從憲法刪去關于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條文;蘇共“二十八大”宣布蘇聯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多黨制,并放棄黨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壟斷”,實行政治和意識形態多元化。

    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脫離了蘇聯國情。最終導致改革失敗,蘇聯解體。

    (1).蘇聯解體的標志:1991年阿拉木圖協議

    (2).蘇聯(1922—1991)解體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體制上的弊端和錯誤政策長期得不到糾正,沒有從實際出發,建設符合蘇聯國情的社會主義;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方針

    外部原因:西方敵對勢力長期的“和平演變”戰略

    (3).蘇聯解體給我們的啟示:

    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自我完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的特點;

    B.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匯總

    歷史高一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歷史必修二必背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020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大全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岳麓版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7354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 操动漫美女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app下载|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日本漂亮继坶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51影院成人影院|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www.亚洲成在线|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好|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成年在线网站免费观看无广告 |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中文无码字幕中文有码字幕|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91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把女人的嗷嗷嗷叫视频软件 | 美女露胸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果冻传媒mv在线| 偷拍区小说区图片区另类呻吟 | 无遮挡动漫画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明星xxxx视频|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正在播放国产伦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