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歷史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時間: 維維4594 分享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最新歸納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開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對外侵略。

    (2)內部:閉關自守,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

    2、開眼看世界的狀況:

    (1)林則徐,編譯出《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四洲志》介紹世界三十余國的地理、歷史和政情,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則徐囑托,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撰出《海國圖志》。魏源在該書序言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

    (2)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

    2、過程:

    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們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

    3、目的:洋務派肯定封建制度,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時主張采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治。

    4、實踐:掀起一場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進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三、維新變法思想

    1、背景:

    (1)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2)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

    (3)思想主張:

    a.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

    b.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c.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早期維新派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2、維新變法思想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90年代初。

    (2)這時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

    (3)過程:

    a.康有為在廣州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

    b.撰寫《新學偽經考》,將封建統治者奉為儒學正統的古文經典斥為偽書。

    c.撰寫《孔子改制考》一書,借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4、實踐:1898年,在維新思想的推動下,光緒帝實行變法,這就是戊戌變法。

    5、影響:盡管變法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新青年》的誕生

    1、誕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2)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

    (3)竊取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4)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奮起反擊,力圖“根本之救亡”。

    2、過程:

    (1)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銳意改革,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紛紛到北大任教,北大學術思想空前繁榮。

    (3)《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成為《新青年》的編輯和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二、新文化運動

    1、主要內容: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3)它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7 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作無病之呻吟”;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晦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文學革命由此開始。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深刻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成為新文學的典范。

    2、影響和評價: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運動中出現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緒。

    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

    2、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3、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建立了一些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4、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

    第16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孫中山創立三民主義的背景:

    (1)鴉片戰爭以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許多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改良,使中國免遭列強侵略、擺脫危機。

    (3)19世紀末,當中國面臨瓜分危機的時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

    2、三民主義的創立:

    (1)1895年,孫中山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

    (3)在《中國同盟會總章》中,孫中山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不久,又將這個綱領進一步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3、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1)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2)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

    二、三民主義的實踐活動

    (1)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實踐。

    (2)1912年,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認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二、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1、原因:

    (1)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援助。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影響與幫助下,孫中山決定吸收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2)孫中山本身的與時俱進的精神。

    (3)當時革命斗爭形式的需要。

    2、過程: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3、基本內容: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有兩方面含義:一為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為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則指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響及評價:新三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此后,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在全國展開。但是,新三民主義仍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

    學習歷史的竅門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時候,歷史知識點不是不需要記憶,而是需要去理解。我們能夠理解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記。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單獨閱讀書上的文字,還不足以真正理解了這些歷史內容。我們可以借助地圖、表格、繪畫,以及改編的故事來理解。

    歷史比較法的運用。比較分析法在很多學科得到廣泛應用。歷史比較分析法可以能夠更好的幫助你理解和分析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響力。如古代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對比;英國、法國、美國、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

    地圖和圖表的使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歷史讀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圖、表格和繪畫。這些設計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歷史。地圖可以清晰的看出歷史的地理沿革、關隘位置、行政區劃。一般來說,歷史表格主要是對某些歷史事實的歸納和總結,有時候會采用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方法。

    對人名、地名的記憶。很多歷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記憶,或者記在后面,忘記前面了。我們可以把某一個歷史人物與相關的事件聯系起來,這樣就好記憶了。如漢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張騫出西域;建立察舉制。單一記憶人名、地名難以牢固記憶,需要我們把人物、地名、事件聯系起來。這樣記憶還比較全面些。

    如何短時間提高歷史成績

    1、 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注,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

    高中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詳解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一專題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完整版)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6課知識點及練習題

    294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acg里番全彩侵犯本子福利|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色窝窝亚洲av网|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歪歪漫画在线观看页面免费漫画入口弹窗秋蝉 | 豆奶视频高清在线下载| 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洲美女与动zooz|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freehd182d动漫|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不四虎卡|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 亚洲黄色激情网| 黄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 欧美污视频网站|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 免费日产乱码卡一卡|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裸舞福利资源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爽爽| 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