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學習中,希望大家善于捕捉關鍵詞,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征的一些詞語。可以根據給出的關鍵詞快速的聯想到你所學習的知識點。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1
1、什么是文化多樣性?它有哪些表現?
(1)含義:是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表現:
①民族節日
A性質: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B作用: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②文化遺產
A性質: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B作用: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對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D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同時含有文化與自然兩方面因素的雙重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的工作。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即文化多樣性的地位)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1)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
(2)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5.什么是文化交流?它有哪些途徑?
(1)含義: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途徑:
①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②人口遷徙時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④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文化傳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6.什么是傳媒?它經歷哪些階段?
(1)含義: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傳播媒介簡稱傳媒。
(2)發展階段:口語—文字—印刷—電子網絡
(3)特點:①新的傳媒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②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
7.什么是大眾傳媒?它的地位是什么?
(1)含義: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種傳媒叫做大眾傳媒。
(2)地位:如今,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8.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作用有哪些?又如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1)意義:①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②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發展和進步
(2)途徑:
①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
②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2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物質的具體形態。
物質世界的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統一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物質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物質與運動辯證關系原理
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原理內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3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3、.維護世界和平將給各國經濟發展和其它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創造必要的前提。
4、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認識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
5、世界人民面臨著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艱巨任務。
發展問題
6、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7、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征。
8、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9、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10、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
11、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貧困和落后是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國際新秩序
1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1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須堅決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而且這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是維系其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條件。
14、內容:
1)要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
2)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3)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
4)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15、各國應做到以下幾點: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2)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3)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推進世界和平穩定;
5)環境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辨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就越大
(1)、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
(2)、一個國家能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對外政策,而一個國家對外政策是由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并不是由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決定的。
(3)、經濟繁榮,且致力于維護世界與發展,不稱霸的國家,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才更大。
(4)、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阻礙。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威脅越大。
如何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應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有賴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同時,還有賴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和壯大。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節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