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一學習方法>七年級語文>

    初中論語讀書心得5篇

    時間: 巧綿1291 分享

      《論語》中的孔子,可親、可敬,是一個智慧的師長。讀《論語》如同“從夫子游”。

      論語讀后感1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于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說了這么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于《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 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 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 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 殯’。”后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 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 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系。 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 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 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 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 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 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 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 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 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 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 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 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 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矗。

      論語讀后感2

      說到對《論語》的了解,只有在中學學習《論語》六則的時候有些初步的認識,真正對《論語》感興趣,那是女兒參加孔廟讀經班以后,為了鼓勵孩子學習,我也專門借了有關《論語》的書來看,不讀不知道,一度停不了。真的感覺到回味無窮,受益匪淺。像“父母在,不遠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朽木不可雕也”這些人們常掛在嘴邊、耳熟能詳的話,以前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讀了《論語》這部書,我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還有他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為歷代君王所推崇。雖然他的有些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東西,肯定有它的可取之處。

      孔子講究孝道,“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等都能體現孔子的孝道思想。現在看來,身為人子,就應該對父母盡孝,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世人也有不贍養父母、虐待老人的行為出現,這就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已淪喪,就更談不上孝道了,只能作為反面教材,受到人們的譴責。

      在治學方面,孔子談的就更多了。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回憶起來依舊朗朗上口的名句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周圍的人吧,就有籃球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精通數理化,有的又滿腦子詩詞歌賦;還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它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也可見治學是仁信的基礎,體現了學習的重要性,為我們今天如何求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和發揚的。

      論語讀后感3

      《論語》,我在中學時候就曾通讀過了,那時候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對孔夫子的世界觀和理論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譏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嘗不誨焉”,覺得迂得可以。用這樣的心情讀書,得到的收獲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檢在會上推薦讀《于丹論語心得》,于是在網上下載了認真看,看了后,有了嚴肅的思考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為引領,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了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并展開來,結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論語》重新認識的體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以前的人一聽到“忠孝”,立刻肅然起敬,乃至于“流涕”。后我們根據學到的理論對這些看法有了變化,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于是,我們沒有了文化行為標準,沒有判斷是非的鏡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上沒有,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于是,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在我們身邊。有些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背叛了黨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有的不講誠信,要么貨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發貨;官場上,買官買官,拉幫結派,做一些昧著良心的事情,乃至貪污受賄。搞得來使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壞的,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了。其實,《論語》早就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說說了事,有時候要用生命來解讀,有時候要用幾十年的苦難解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愛其才,要其歸順,蘇武拒絕。單于為了瓦解蘇武意志,將蘇武發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蘇武“渴飲雪,饑吞氈”,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終將漢武帝賜的使節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單于兒子即位,突發善心將蘇武放歸漢朝。漢武帝開始聽說的是蘇武已經投降匈奴,大為震怒。后來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動,動員了全京城軍民出城迎接蘇武。蘇武仍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的使節,衣著襤褸,儀態從容,他的赤膽忠心感動了所有的人。

      二是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謂“靠山吃山,靠樹吃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等等,言論既已如此,行為上必然出現偏差。所以看見一些“勾兌”現象,也就不奇怪了。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質就發生了變化。“法律允許范圍內”、“違紀”、“違法”懸殊往往在一線間,有的人偏就喜歡在這鋼絲上走,思想根源上還是不能正確看待“安貧樂道”思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我認為人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家境貧寒,住漏雨破屋,三天兩頭缺糧,“瓦灶繩床”,都還朝不保夕,還得經常依靠子貢的周濟。孔子稱贊顏回能在貧困中“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清朝有個清官任滿回家時候,因為沒有收受賄賂,覺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裝了很多石頭,以示“宦囊豐富”,居然還被人舉報,上面居然還派員“調查”,結果查出了一個清官。笑話之余,這個清官清政不留名,體現了安貧樂道思想。我們不排斥富裕,我們不崇尚貧窮,但如果在富貴中,要學子貢一樣,要同情、周濟貧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貧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貧樂道精神。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現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挺起個冬瓜一樣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臟”,開口就是粗話臟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吸煙、吐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本來有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并對他人的付出。美國原總統里根說他在中國的一次經歷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里根訪華到西安,當然是微服私訪式。看見街邊有個小女孩賣甘蔗,里根突然想買根甘蔗來吃,一根甘蔗一毛錢,里根沒零錢,拿出一張10元“大團結”付錢,小姑娘找不起,漲紅了臉。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對賣甘蔗的來說,10元相當于巨款了。里根也知道這個事實,于是以一種“周濟”的心情,“美國式的寬容”,搖手說不要了,然后懷著一種對第三世界國家作了貢獻的滿足離開。沒料到一會兒小姑娘叫喊著,迅速追上來,把該補給的錢補給里根。里根后來說,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貧乏和空虛,他以一種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強的中國小女孩對他進行了施舍。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種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總統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對象不光是經濟巨頭、國家首腦,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細節,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誠敬的心,真心贊揚他人,真誠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對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報恩,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

      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在多年忽視文化、漠視文化之后,終于發現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態、生活艱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精神,文化的魅力,文化調節社會行為的作用。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靠自己繼續深入學習,勇敢實踐。以前只要一談論語,或者引用一句古話,馬上有人說“寶氣”,更不用說身體力行了。“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我們應該重新解讀論語,重新認識論語,讓論語成為一面鏡子,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

      論語讀后感4

      我讀的是《公冶長篇》,《公冶長篇》共有28篇。

      其中還包括著些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圬不可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圬不可也: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再粉刷了。比如:一個人他整天悠哉樂哉,無所事事,別人再怎么說他,也是無濟于事。

      聽其言而觀其行: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判斷一個人要用正確的方法,就是按照“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句話。

      這是一個 應試教育的時代,很多學生和讀者看《論語》都是帶著很強的功利性,有的是為了迎合教育改革浪潮的趨勢而讀的,有的是為了將來展現自己的知識淵博而讀,有的是為了安居樂業,修身養性而讀。。。不管當代人是出于怎樣的初衷來讀《論語》,既然它在穿越時空隧道時能經過焚書坑儒及清代的文-字-獄,從而成為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就足以證明了《論語》在當代仍然具有可讀性和必讀性。

      《論語》這本書分有20篇,其中,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公冶長篇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長。這里簡單地陳述下本人看了《論語之里仁》的讀后感。

      我讀《論語之里仁》印象較深的詞句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白話解:孔子說:「古人不隨便說話,因為恐怕說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恥的事。」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白話解:孔子說:「君子對自己想要說的話,相當慎重,顯露出有點遲鈍的樣子,做起事來卻十分勤快敏捷。」我是個心直口快的人,經常愛和別人開玩笑。我自己可能平時沒太注意,以為看玩笑能活躍氣氛,增進友誼。同時不經意間我也經常隨便應允某人的要求請求,事后又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我常常責備自己這個不好的習慣,卻不知常說話不算數的惡果將給人不信任感,是種非君子的可恥行為!(從此刻起,一定改)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白話解:孔子說:「服侍父母,如父母有過錯時,應當委婉勸諫,父母不接受時,應當照常保持恭敬的心,不可以違逆不孝,等待機會再行勸諫,雖然如此憂心操勞,內心一點怨恨也沒有。這點沒做到還是我性格的原因,我是個直腸子的人,有什么說什么。記得高考報志愿時,我打算去北方,或者離家遠有雪的地方。但是父母堅決不同意。她們的理由是北方不但在環境,飲食,語言方面的不同,而且一個人出門在外無依無靠,使他們不放心。叛逆的我和他們吵起來,還以不吃飯抗拒,不搭理父母。。。現在想想當時挺傻的,餓的是自己,又鬧得父母愁眉不展,身心煩躁。如果我等到父母心平氣和時再和他們交談,認真地做規劃,在家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動他們,也許現在的我早就如愿以償地站在北方的雪地里看飄雪,打雪仗。。。。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白話解甲:孔子說:「如果能在早上聽聞『人生大道』,就算是晚上死了,也了無遺憾!」這是一種對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很多人即使明白了人生大道或者從錯誤中醒悟了,但是趨于愛面子的壞毛病,還是不肯低頭認錯。甚至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從而離真善美越來越遠。。。

      論語讀后感5

      讀書有得,是人生一大快事。《論語》尤可常讀常新。“經典”的形成并非朝夕之間,故能經得任何時間的檢驗。多讀經典也是節約生命之一法。閑暇時又讀了論語,所選版本為中華書局1980年版

      讀孔子,讀《論語》,讀儒家,首先就要讀“仁”,因為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便是“仁”。以前我只是大概模糊地知道“仁”即“愛人”,并未真正地深入探究過。原來《論語》中孔子已經闡明了“仁”的涵義。《里仁篇第四》中的第十五條: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里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顯然是其學說的核心,即曾子回答門人的“忠恕”二字。那么“忠恕”又謂何呢?“恕”的闡述可見《衛靈公篇第十五》的第二十四條: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關于“忠”的闡述可見《雍也篇第六》的最后一條: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由此可見,“仁”雖然包括“忠恕”,但是“忠”與“恕”卻大不相同。“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很高的道德要求,未必人人都能達到。“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要求就降低了。

      通過這兩句話,我由衷地體會到了孔子道德的高尚,幾千年前他就提出了利人利己和下限即不利人但至少不損人的道德標準。我以為這是十分合乎人性的。因為要求人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著實是有些困難的,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卻在情理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

      讀《論語》,除了感受道德的熏陶,還能體會到思辨的快樂。《為政篇第二》中的第七條無疑讓人拍手叫好,欽佩不已。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有能養;不敬,何以別乎?”關于“至于犬馬,皆有能養”一句有許多種講法,楊伯峻先生在注釋中都一一列舉出來了,而相比較我認為他本人給的譯文最為恰當,即“至于狗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對于現在人有些人只給老人錢物便理直氣壯地認為是奉養孝敬父母的人而言,這個類比論證無疑是有力一擊,當頭一棒,讓人大呼痛快。對于那些仍存在著給老人吃好穿好便為孝的誤區的人而言,此言既出更是不亞于醍醐灌頂!讓嘴硬者啞口無言,使糊涂者恍然大悟。孔子對“孝”的理解并非愚孝。《為政篇第二》中的第八條: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大意就是子夏問孔子孝道,孔子說:“兒子在父母前經常有愉悅的容色,是件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有肴,年長人吃喝,難道這竟可認為是孝么?”可見孔子認為“孝”應當是父母和兒女之間的互相關懷,而不是“二十四孝”中諸如“埋兒”、“割股”、“臥冰”那樣極端的苦孝的。

      《論語》中對于“君子人格”的描述和追求,于現代社會仍有遵從的價值。“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等等。

      孔子并不是圣人,因為他也會犯錯。《為政篇第二》第三條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初看字面,似乎通曉暢達,即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只舉其整數)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其實不然,“思無邪”一語本是《詩經》中《魯頌》之文,孔子在此借其評論所有詩篇。“思”字在《魯頌》中本是無義的語首詞,并無實義。孔子卻引它作思想解,自是斷章取義。記得一位教授曾說過對待歷史人物,尤其是名人,仰視俯視皆不足取,唯平視最佳。對待孔子亦然。

      讀《論語》,才知其分量所重,價值所在。讀書當用人生去讀,如宋朝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論語》,讀透了《論語》。作為一個讀書人,這也將是我追求的讀書的最高境界:用人生讀書。

    相關文章

    1.《論語》讀后感精選5篇

    2.論語讀書心得5篇

    3.關于《論語》讀后感800字8篇

    4.關于《論語》讀后感600字8篇

    5.論語的優秀讀后感10篇

    6.關于《論語》讀后感500字7篇

    初中論語讀書心得5篇

    《論語》中的孔子,可親、可敬,是一個智慧的師長。讀《論語》如同從夫子游。 論語讀后感1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800字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800字

      《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論語讀后感1 孔子的政治主張

    •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500字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500字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讀的經典名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初中論語讀后感,希望

    •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300字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300字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讀后感1 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論語吧?大家讀后都因該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

    •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5篇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5篇

      《論語》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就走上了神壇的道路,歷朝歷代,都把這本書當做統治階級的工具書。 論語讀后感1 《論語》這部書基本上

    3393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久久婷婷|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欧美日韩性猛交xxxxx免费看|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朝鲜女**又多又黑毛片全免播放|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avav在线看|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九九热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老师~你的技术真好好大|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91福利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h成人在线观看| 好大好爽好舒服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 亚洲丝袜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