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語文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所有知識點總結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所有知識點總結

    時間: 業鴻0 分享

    202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所有知識點總結

    語文的學習需要牢牢掌握知識點,那么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牢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所有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來閱讀。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所有知識點總結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知識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一、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二心集》、小說《彷徨》、《吶喊》、《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詩集《野草》等。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章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__年版)。1926年,魯迅寫這篇散文“重提舊事”。這年,魯迅目睹“三一八”慘案,憤怒不已,并親自參加對北洋軍閥的斗爭,遭到了通緝。他來到廈門后,仍很失望,廈門大學也充滿了陳腐之氣,那里的校領導頑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強迫學生尊孔讀經。魯迅“重提舊事”就是為了借它來諷喻現實,也就是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種生活的對比來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兒童讀那些無用之書,摧殘兒童身心的罪惡。

    三、詞語解釋

    ①確鑿:確實。

    ②輕捷:輕快敏捷。

    ③纏絡:纏繞。

    ④攢:湊在一塊兒。

    ⑤無妨:沒有妨礙;沒有關系。

    ⑥高枕而臥:墊高枕頭睡覺,形容不加警惕。

    ⑦斂:收攏。

    ⑧鑒賞:鑒定和欣賞。

    ⑨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⑩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宿,有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

    11、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像水在鼎中沸騰一樣。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一般為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開。

    12、拗:彎曲,彎轉。

    13、紳士:舊時地方上有地位、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

    14、倜儻:灑脫,不拘束。

    四、問題鞏固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解析:①“百草園”“三味書屋”點名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后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3、文中寫冬天的捕鳥活動有何意義?

    解析:前面寫了春、夏、秋的景物,這里再單寫冬天的捕鳥活動,正好構成一幅百草園四季圖。

    4、童年的魯迅對他的老師是什么態度?

    解析: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淵博的知識,同時也很愛先生,因為學生雖然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是瞪眼睛而已。

    5、回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怎樣看待這兩種生活?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百草園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而三味書屋的生活雖然枯燥無味,但是能學習文章,增長知識。這兩種不同的生活分別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和追求新知識的思想感情。這兩種生活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是人生的美好經歷。正是因為美好,所以這些回憶才會彌足珍貴,使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味,從中體會生活的百般滋味,激勵我們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6、文中說,百草園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樂園”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

    解析:樂景(百草園里的美景)、樂聞(美女蛇的故事)、樂事(捕鳥的樂趣)。

    7、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三味書屋的生活,并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

    解析:三味書屋苦中有樂。“苦”:要求嚴厲,不自由:①先生嚴肅;②規矩多:拜師行禮,不準提問;③生活單調:讀書、習字、對課;④讀書苦:難讀,難懂。“樂”:①三味書屋的陳設、布置對未脫童稚的“我”充滿著奇異的新鮮感。②讀書樂。增長了見識,學習內容“漸漸加多”,“人聲鼎沸”的場景,更是樂趣無窮。③課間休息樂。小園捉蒼蠅喂螞蟻、偷描小說繡像、指甲上做戲等都別有情趣。④收獲樂。學到許多以前不曾知道的東西,“畫的畫兒也多起來”,“畫兒的成績卻不少了”,還用畫換了錢。

    8、有人認為美女蛇的故事是贅筆,沒必要寫。你是否同意?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8、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是怎么回事卻不予回答;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還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現?你怎樣評價這位先生?

    解析:矛盾的表現:①“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先生卻挺“和藹”。②先生讓“我們”讀書,后來“我們”“靜下去了”,他卻“還大聲朗讀著”。

    評價:對先生的評價不應過多貶斥。從文中“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可見魯迅先生對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對學生的提問拒絕回答還面帶怒色,則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對學生的寬容慈愛。

    9、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卻不作回答,而且臉上還帶怒色。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罰跪的規則,也不常用。你怎樣評價這位先生呢?

    解析:提問本是魯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應,是當時私塾制度所規定的。只要學生讀自己的書,不應多問不必要的問題,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這種教育制度不可取,會大大挫傷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壽鏡吾先生學識淵博,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他,仍有和藹,開明的一面,對罰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態度,因面魯迅一直對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10、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

    解析:介紹三味書屋的環境和入學時的禮節,著墨不多卻令人生畏;寫教書先生,知識淵博,教學認真,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旁門左道”的問題。態度嚴厲,但也不乏和藹,基本不體罰學生;寫教學內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令人感到枯燥;寫學生,敬慕先生,好奇多問,又調皮愛玩,尋求快樂。

    11、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解析:最大不同點是:百草園的生活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其言行顯然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

    12、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有何相同點?

    解析:相同點是自由與快樂。三味書屋的生活雖然受到一定的約束,但學生仍然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時不時地跑到書屋后面的園子里去折蠟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教書先生雖然很嚴厲,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但也不乏和藹,極少體罰責罵學生;教學內容雖然枯燥乏味,卻也讓“我”疑心是“極好的文章”;在隨先生有板有眼地學習的同時,亦有玩指甲游戲與畫畫兒的樂趣。

    《再塑生命的人》

    一、作者簡介: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憑著自強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二、文章創作背景:本文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華文出版社20__年版)。海倫?凱勒好像注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想向常人昭示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時,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海倫能夠走出黑暗,而且有那么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為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恩與懷念,寫下了此文。

    三、詞語解釋

    ①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②感慨:有所感觸而慨嘆。

    ③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④所作所為: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

    ⑤疲憊不堪:非常疲乏,難以忍受。

    ⑥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⑦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⑧不求甚解:現在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⑨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勝,完、盡。

    ⑩恍然大悟: 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悟:心里明白。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

    11、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簇:聚集成團。

    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12、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四、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稱真實地記敘了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認識各種事物的過程,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藝術,表現了莎莉文老師對學生的一片愛心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敬愛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求知的熱切希望和求學中艱辛卻愉快的生活感受。

    五、問題鞏固

    1、“迎接南方春天”有什么深刻含義?

    解析:“迎接南方春天”一語雙關,表面上寫莎莉文老師到來時的季節為春天,更深的含義是說莎莉文老師是“南方春天”,將使“我”處在冷凍中的心靈復蘇,從而暗示“我”人生的轉折即將到來。

    2、“我”為什么說自己的學習是“不求甚解”?

    解析:“我”最初的學習動力是來自對手指游戲的興趣,并不知道這就是在寫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文字,只是模仿老師的動作而已。

    3、課文詳寫了“再塑生命”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一說。

    解析:莎莉文老師教海倫?凱勒認識“水”的過程并不順利。海倫總是把“杯”和“水”搞混。莎莉文老師只好暫時丟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的游戲,分散海倫的注意,平息她煩躁的心情。然后帶海倫?凱勒到井房散步,讓她把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過,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寫“water”,使她領悟到“水”這個詞指的就是流過手上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這樣才讓海倫認識了水。

    4、標題中的“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解析:字面上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在本文中是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她的人生因此發生了重大轉折,生命的意義煥然一新。

    5、莎莉文老師應該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從學識字開始寫起?

    解析: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莎莉文老師從識字的經歷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樣事物,洋娃娃是有感情的,水是有生命的,這個世界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的。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知識,也用愛和溫暖改變了海倫的人生。

    4、幼年的海倫得病致殘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來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個“再塑生命”奇跡的創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文中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解析:課文開頭寫道:“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聯系文題,這句話的含意也就是說,莎莉文老師到來的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開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稱之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師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來時作者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課文更多地還是通過寫莎莉文老師對“我”的理解、關愛、教育的具體言行,來表達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崇敬之情。

    5、海倫是個高度殘疾的兒童,在莎莉文的引領下卻創造出了生命的奇跡,從他們身上,你得到人生的那些啟示呢?

    解析:海倫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與沙利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我們要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

    6、創造奇跡的兩個人──安妮?莎莉文和海倫?凱勒,你認為她們的成功具備哪些因素呢?

    解析:莎莉文老師:了解兒童心理,講究教育方式,教學循序漸進,充滿愛心、耐心。海倫自身因素:求知欲強、善思好學、不屈不撓、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

    7、莎莉文老師在教育學生方面有什么特點?

    解析:莎莉文老師富有耐心,講求教育方法的藝術,做到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善于抓住時機,開啟思維的智慧和情感,在教育學生方面有著因材施教的教育特點。

    8、為什么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師還教“我”什么是“愛”。所以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

    《竊讀記》

    一、作者介紹:

    林海音(1918—20__),原名含英,臺灣苗栗人,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歲隨父母返臺,5歲來到北京,在北京度過了童年與青年時期,1948年,舉家遷往臺灣,在臺灣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林海音對北京有著深厚的情感,《城南舊事》一書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為人、她的號召力,成為連接大陸與臺灣文學之間的橋梁。

    二、文章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英子的心》(人民日報出版社20__年版)。略有改動。林海音五歲時跟隨父母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鄉,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為背景和素材寫成的。林海音在《竊讀記》這篇散文中回憶了童年時期的讀書生活:由于貧窮而買不起自己喜歡的書,只能偷偷地到書店中看書。

    三、詞語解釋

    ①貪婪:文中形容渴求知識而不知道滿足。

    ②傾盆大雨: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勢急。

    ③適宜:適合,相宜。

    ④汗涔涔:流汗的樣子。

    ⑤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⑥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形容注視的樣子。

    ⑦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回事似的。煞,極,很。介,這。

    ⑧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

    ⑨饑腸轆轆:形容非常饑餓。轆轆,形容肚子餓時發出的聲音。

    ⑩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

    11、支撐:①抵住,使不倒下。②支持住局面,使不崩潰;勉強地維持。

    12、踉踉蹌蹌:走路不穩的樣子。

    13、貪懶:圖省力,圖安逸。

    14、慣技:經常使用的手段,含貶義。文中帶有調侃的意味。

    15、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吃飯。形容非常專心努力。

    16、四平八穩:①非常平穩;②形容說話、做事、寫文章穩當;③形容做事只求穩妥,不出差錯,缺乏進取精神。

    17、羞慚:感到羞恥和慚愧。

    18、難堪:①難以忍受。②難為情。

    19、枉然:得不到任何收獲,徒然。

    四、問題鞏固

    1、“我”竊讀的經歷其實是充滿酸、甜、苦等各種滋味的,請找出相應的句子。

    解析:酸:“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長時間地站立看書,身體很酸。甜:“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渴望得到的書本一旦擁有,便如饑似渴地閱讀,滿足了自己強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很快樂。苦:“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貪婪地讀著。”“我”為了讀書,煞費苦心。

    2、“你是吃飯長大的,是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中長大的。”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解析:“吃飯長大的”指的是成長所需的物質條件,“讀書長大的”則是指成長所需的精神食糧。糧食哺育的是身體,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身體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在愛中長大的”是指作者得到了店員的關心與幫助,讓自己明白這世界還是充滿愛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

    3、從本文中你感受到“我”是怎樣一個學生?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的。

    解析:“我”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書的窮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卻因為生活的貧窮而買不起書,只能無可奈何地到書店里“竊讀”。

    4、作者在兩次“竊讀”中分別遭遇到了什么?把兩次“竊讀”的經歷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竊讀時遇到了粗暴、冷漠的老板,使“我”羞慚、尷尬,甚至產生了對人類的仇恨。第二次竊讀時遇到了細膩、善解人意的店員,讓“我”的心里充滿了感激之情。作者把兩次截然不同的“竊讀”經歷放在一起,目的是為了突出后一次“竊讀”時得到的關愛、支持。平凡的生活中融入濃濃的愛,不經意的細節往往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希望同學們能夠善于去發現、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和愛。

    《《論語》十二章》

    一、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世統治者尊為至圣、萬世師表,與孟子并稱“孔孟”。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認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并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修,使其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二、文章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這篇課文中都屬于語錄體。本課所選12章,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后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為人處事的原則。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三、文體知識:

    語錄體就是個人講話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對話的輯錄。在中國古代,弟子記錄老師的言論,多用口語,故稱之為“語錄”。現在也指從文學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選錄優美警策之文辭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編輯而成的作品。作為一種文體,語錄體具有親切、警策、精辟的特點。《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

    四、古今異義

    ①學而時習之(古義:按時今義:時間)(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②吾日三省吾身(古義:每天今義:一日)(古義:泛指多次,虛數今義:數詞,三)

    ③朋友交而不信乎(古義:誠信今義:相信)

    ④溫故而知新(古義:學過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⑤擇其善者而從之(古義:好的方面,優點今義:善良)(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⑥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許可)

    五、一詞多義

    六、詞類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名詞做狀語,每天)

    ②溫故而知新(形容詞做名詞,舊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的知識)

    ③傳不習乎(動詞做名詞,傳授的知識)

    ④學而時習之(名詞做狀語,按時)

    ⑤擇其善者而從之(形容詞做名詞,好的方面,優點)

    七、重點句子翻譯。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有堅定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救,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八、問題鞏固

    1、你如何理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

    解析:“學”是一個認識的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與“習”統一起來。學了知識,時常去復習它,這是愉快的事。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從這句話你可以看出什么?

    解析: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對自己在修養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經常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講究盡全力。

    3、“知新”的含義是什么?

    解析:“知新”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容,即知識的擴展。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了什么學習方法?你是怎樣理解的?

    解析: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5、孔子為何認為顏回是賢明之士?

    解析:因為顏回能夠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帶著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生活。

    6、請簡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

    解析:該句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7、請試著解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中的“奪”字。

    解析:“奪”原意是“奪走”,這里是“改變”的意思。“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8、怎樣理解子夏說的“博學而篤志”?

    解析:“博學”指廣泛學習和學問淵博,“篤志”指要有堅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極廣博地學習又要有一個追求的中心。

    9、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

    解析:該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詳細的敘述之中,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個字,把清苦的生活說得富有情味,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同時又運用了一個比喻,將“不義而富且貴”比作“浮云”,形象地表達自己堅持道義的堅定信念。

    10、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觀點?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解析: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體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11、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理解。

    解析:學習生活中,如果我們對一個問題或一門功課很喜歡,甚至從中感覺到樂趣,那么,我們就感受到了學習的真諦。

    12、找出本課中出現的成語:

    ①不亦樂乎:不也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了很厲害的程度。

    ②溫故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也指重溫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③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

    ④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后用為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典故。

    ⑤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表示要善于向別人學習。

    ⑥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向他學習,也指采納并實行正確意見。

    ⑦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

    ⑧富貴浮云: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象浮云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課外古詩詞誦讀》

    《峨眉山月歌》

    作者介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其作品風格豪放飄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將進酒》《蜀道難》等。

    詩詞翻譯:高峻的峨眉山巔懸掛著半圓的秋月,月影靜靜地倒映在緩緩流動的平羌江水之中。夜間乘船從青溪驛出發,直奔三峽,想念你卻難以相見,戀戀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歸納:這首詩通過對月夜行船所見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峨眉山夜間的景象,抒發了詩人江行思友之情。

    名句理解: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乍離鄉土的青年,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尊稱為“詩圣”,與 “詩仙”李白并稱為“李杜”。其詩多是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風格沉郁頓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詩詞翻譯:當年在岐王府里經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歌聲。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風光的時候,(沒想到)在這落花時節又與你重逢。

    主旨歸納:這首詩通過詩人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及描寫現實兩人重逢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盛衰變化的蒼涼感嘆,以及對彼此現狀的悲嘆。

    名句理解:遙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賞析: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詩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時,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介紹:李益(748—約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至河南洛陽。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聞笛》。

    詩詞翻譯:回樂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

    主旨歸納: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詩歌通過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從多角度表現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名句理解: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賞析: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盡望”又道出征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描繪了戍邊將士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

    19687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肉伦迎合下种怀孕|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男女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日本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 国产在线观看网站萌白酱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日韩视频第一页|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美女性生活电影|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在线 |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99精品热视频|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动漫裸男露ji无遮挡网站|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在线mv|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xx肥老妇视频|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91酒店疯狂输出女神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