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備考資料>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 淑娟4594 分享

    學習物理必須做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的應用。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目錄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物理怎么提高成績

    提高物理成績的方法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 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眾方法

    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

    換算關系:1m/s=3.6km/h。

    計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時間——秒(s);或小時(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時(km/h)

    v=ts,變形可得:s=vt,t=vs。

    四、測量平均速度

    1.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ts。

    第二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的產生: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在振動時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且V固>V液>V氣),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m/s;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耳能辨別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為0.1S 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為17m.

    4.百米賽跑:

    終點計時員應該在看見發令槍冒白煙時計時,若再聽見槍聲計時,則會少記0.294S(約為0.3S)。

    5.人類怎樣聽到聲音: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非神經性耳聾——鼓膜或聽小骨損壞——可以治愈

    6.耳聾

    神經性耳聾——聽覺神經損壞——不易治愈。

    7.骨傳導及實例: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導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上把這樣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骨傳導實例: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

    8.雙耳效應: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二、聲音的特性

    1.頻率: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赫茲,符號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大象可以用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等都伴有次聲波發生,一些機器在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波;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

    3.人耳聽覺范圍:

    20HZ---20000HZ

    4.音調:

    (1)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

    (3)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4)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5)一般來說,女士的音調高于男士的音調;小孩的音調高于成人的音調。

    “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銀鈴”都是描述音調的。

    5.響度:

    (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震耳欲聾”、“高聲呼叫”、“低聲細語”、“聲如洪鐘”、“引吭高歌”、“請勿高聲喧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響度的。

    6.音色: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聞其聲,知其人”、“悅耳動聽”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來辨別發聲的物體是什么,辨別物體是否損壞。

    三、聲的利用

    1.聲音傳遞信息的實例:

    (1)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

    (2)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會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松動的螺栓;

    (3)醫生用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

    (4)醫生用B超為孕婦作常規檢查;

    (5)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回聲能夠判斷懸崖的距離;

    (6)蝙蝠靠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

    (7)利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和魚群位置。

    2.聲音傳遞能量的實例:

    (1)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機械;

    (2)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出去人體內的結石。

    3.超聲波的應用:

    (1)聲吶;(定向性好,傳播距離遠。)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

    (3)超聲波測速器。(易于獲得較為集中的聲能。)

    四、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

    (1) 防止噪聲的產生 或 消聲 或 在聲源處減弱;

    (2) 阻斷噪聲的傳播 或 吸聲 或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或 隔聲 或 在人耳處減弱。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溫度計制作原理: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攝氏溫度的規定:

    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

    4.溫度計使用方法:

    (1)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側壁;

    (2)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條件:

    到達熔點,繼續吸熱。

    3.凝固: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4.凝固條件:

    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2.汽化現象:

    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

    3.汽化的兩種方式:

    沸騰和蒸發是汽化的兩種方式。

    4.沸騰和蒸發的異同

    5.影響蒸發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

    (2)液體的表面積

    (3)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

    6.液化: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7.液化現象:

    霧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氣。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

    2.升華現象:

    衣柜里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干了

    3.凝華: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4.凝華現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樹枝上的“霧凇”

    5.吸熱與放熱:

    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能夠自行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

    2.光源分類: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線傳播:

    在同種均勻物質中,光沿直線傳播。

    4.光線:

    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

    5.光的直線傳播實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5)排隊看齊;

    (6)射擊瞄準

    (7)立竿見影。

    6.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光屏離小孔越近,像越小);

    當光屏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物體離小孔越遠,像越小。(物體離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為光沿著直線傳播,且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在物體的另一側會有一個光照不到的區域,這就是影子。

    8.判斷月食:

    太陽、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在中間。

    9.判斷日食:

    太陽、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月亮在中間。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大的距離單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線:

    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法線。

    2.入射角:

    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于同一個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類:

    反射有兩種,一是鏡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在桌上豎立一塊玻璃當做平面鏡,平面鏡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平面鏡后面放一支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移動蠟燭,直到從前面看上去也像點燃的一樣,這就是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可知,像與燭焰的大小相等;像與燭焰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實物到鏡面的距離。

    2.面鏡分類

    平面鏡

    曲面鏡:凹面鏡、球面鏡、凸面鏡

    3.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球面鏡的應用

    凹面鏡: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凸面鏡:汽車后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5.平面鏡成像規律: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經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現象:

    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4)光從速度較快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慢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從速度較慢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快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彩帶

    2.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

    3.顏料的三原色:

    品紅、黃、青。

    4.物體的顏色: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無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能讓所有的光都透過。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白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5.光譜:

    把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6.天空呈藍色的原因:

    大氣對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散射較多。

    7.傍晚太陽發紅的原因:

    傍晚的陽光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藍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紅光、橙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8.霧燈選擇黃色的原因:

    人眼對黃色光敏感度較高,且黃光不易被空氣散射,有較強的穿透作用,能讓更遠的人看到。

    9.紅外線的應用:

    (1)紅外線夜視儀;

    (2)紅外線遙感。

    10.紫外線的應用:

    (1)殺菌;

    (2)防偽;

    (3)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11.紫外線的危害:

    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癌。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凸透鏡:

    遠視鏡(老花鏡)片,中間厚,邊緣薄叫做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到凸透鏡上,其折射光線會聚在焦點上。

    3.凹透鏡:

    近視鏡片,中間薄,邊緣厚,叫做凹透鏡。

    4.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到凹透鏡上,其折射光線的反向沿長線會聚在虛焦點上。

    5.主軸:

    透鏡上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叫做主光軸,簡稱主軸。

    6.光心:

    每個透鏡主軸上都有一個特殊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做光心。

    7.焦點:

    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實焦點,簡稱焦點。

    凹透鏡能使平行于主軸的光其折射光線的反向沿長線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凹透鏡的虛焦點。

    8.焦距: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

    9.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拿一個凸透鏡正對著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改變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測出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鏡

    1.照相機成像特點: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成像特點:倒立放大的實像。

    3.放大鏡成像特點:正立放大的虛像。

    4.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和像在凸透鏡兩側。

    5.凸透鏡成虛像時,物和像在凸透鏡同側。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

    1.凸透鏡成像規律:

    (1) 一倍焦距是成實物與虛像、倒正、物像異同側的分界點。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物體成實像(倒立,物像同側);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物體成虛像(正立、物像異側);

    (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點。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物體成縮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時,物體成放大的像;

    (3)實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側),虛像都是正立的(物、像異側);

    (沒有縮小的虛像,也沒有等大的虛像)

    (4)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

    四、眼睛和眼鏡

    67.眼睛:

    1.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

    2.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薄,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小,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

    3.看近處物體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大,近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

    4.近視眼矯正:佩戴凹透鏡。

    5.遠視眼矯正:佩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成像原理(虛像):

    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

    2.望遠鏡成像原理:

    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道理就像照相機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3.視角:

    同一個物體,離眼睛近時,視角大,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大;離眼睛遠時,視角小,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一、質量

    1.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天平是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當天平平衡后,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天平所能稱的最大質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盤中。

    5.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游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梁、托盤、分度盤、指針。

    6.使用步驟:

    ①放置——天平應水平放置。

    ②調節——天平使用前要使橫梁平衡。首先把游碼放在標尺的“0”刻度處,然后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橫梁平衡。

    ③稱量——稱量時應把被測物體放天平的左盤,把砝碼放右盤(先大后小)。游碼能夠分辨更小的質量,在標尺上向右移動游碼,就等于在右盤中增加一個更小的砝碼。

    總結:一放平,二調零,三轉螺母成平衡,一邊低向另一邊轉,針指中線才算完。左物右碼鑷子夾,游碼最后調平衡,砝碼游碼加起來,物體質量測出來。

    二、密度

    1、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一般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

    2、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這種特性。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單位1g/cm3,1g/cm3單位大,1g/cm3=1.0×103 kg/m3。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密度的應用:鑒別物質:ρ=m/V。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體積:V=m/ρ。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質量:m=ρV。

    三、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觀察量筒標度的單位。1L=1dm3 1mL=1cm3

    ②觀察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與量筒中凸液面的頂部相平)。

    2、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通過ρ=m/V就能夠算出物質的密度。質量可以用天平測出,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四、密度與社會生活

    1、密度與溫度:溫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一般物體都是在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即:熱脹冷縮,水在4℃以下是熱縮冷脹),密度變小。

    2、密度與物質鑒別: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通過測量物質的密度可以鑒別物質。

    <<<返回目錄

    物理怎么提高成績

    1、記住基本公式、概念、規律。

    很多同學認為,物理不用死記硬背,公式概念只需要簡單理解應用罷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普遍現象。我當初就有這一種感覺,覺得這些公式很簡單,很容易記憶,甚至說平常的小考很容易就想起來了。即使有考試沒有記起來的情況,也并不是很重視。但是考試中因為概念不準、公式記錯而失分并不在少數!高考來說是人生路上的一條很重要的路,走對了,對以后幫助當然很大,這時候不慎丟失幾分豈不浪費!

    2、不斷的去積累

    這里的積累并不是不斷的去堆砌,不加思考,機械的把任何的公式、知識去記憶。這樣不僅不能靈活運用,而且成績提升見效很難,就更沒有信心去堅持了。那我們就應該去真正的積累,在記憶的基礎上,去不斷通過整理和復習,讓知識去相互理解貫通。可以通過利用習題鞏固的方法,把知識逐漸變成自己的。

    <<<返回目錄

    提高物理成績的方法

    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

    學好物理必須能根據已知的物理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并論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與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完整正確的表達出來。

    分析與綜合能力

    要能夠做到獨立分析、研究遇到的問題,搞清楚物理過程、物理狀態、物理情境等;

    要能把一個復雜的物理問題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問題,并能找出其間聯系;

    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運用所學物理知識綜合解答問題。

    應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學好物理必須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關系式,進行合理科學的推導與求解,可以靈活運用各種幾何畫圖、數學圖像等方式進行分析解答。

    <<<返回目錄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知識點上冊

    初二物理上學期知識點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上冊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第六章)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整理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梳理歸納(2)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第三章)

    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整理

    初二物理摩擦力知識點

    5081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精品国产欧美s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h片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男人天堂| 欧美性一交激情视频在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老师|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性|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xxxxwww日本在线| 日本pissjapantv厕所自| 亚洲免费小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亚洲精品15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看另类| 粉嫩小仙女脱内衣喷水自慰|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japanesexxxx乱子老少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