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教材分析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教材分析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不僅能夠讓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還能健全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教材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教材分析
一、課程目標
1.借助工具書、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作者情況、相關背景和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細讀教材提供的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2.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了解中國文化的發展與演進,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3.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化經典,理解古人的現實處境,從中汲取人生智慧;學會以現代觀念審視古代文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從中尋找現代社會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
4.學習古代文化作品,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選文原則
1.本教材主要從歷代文化經典論著中選擇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章節,既展示儒、釋、道三教的經典以及歷史、倫理、科技、文學等各個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變和文化的發展。因此,書中各單元同時兼顧兩條線索:一條是歷史發展的線索,從第二單元以儒道發端,到第十單元的近代文化轉型結束,大致構成一個有始有終的時間序列,反應中國文化由古到今的發展脈絡;另一條線索則是從經典的性質著眼的,力求涵蓋中國文化的主要方面。兩條線索相互結合,力圖使學生在選修了本課程以后,對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論著有相對來說較為系統的學習,進而初步了解中國文化的基本內涵。當然,由于篇幅所限,或者是為了照顧學生的接收能力,某些中國文化發展階段上的重要著作沒有過多的涉及,比如魏晉玄學的著作、清朝乾嘉時期的考據學著作等。
2.由于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階段已接觸過一些中國文化論著,本課程充分考慮了與必修課的銜接,在相輔相成的基礎上,加深對經典論著和此前必修課所學相關課文的理解,使選修課成為必修課自然的延伸。在篇目選擇與講授角度上,還充分考慮了語文課的特點。具體篇目以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難易適中、便于講解為主。
三、全書框架
全書整體框架設計用表格圖示如下:
時期 | 文化背景 | 文化經典代表作品 | 對應單元 | 專題 |
春秋戰國 | 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時代。西周以來建立的禮樂制度開始瓦解,群雄爭霸,征戰頻繁。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大批人才脫穎而出,各種主張和學說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形成了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 | 《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荀子》等 | 第二單元 儒道互補 | 哲學一 |
春秋戰國 至 兩漢 | 在先秦大變動的社會條件下,產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歷史著作,奠定了中國史學的基本精神。兩漢大一統的政治局面下,出現了具有宏大規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紀傳體通史。 | 《尚書》《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 | 第三單元 春秋筆法 | 史學 |
西漢 | 中國古代重視禮法,禮書在歷史上也層出不窮。 | 《禮記》 |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 哲學二 |
兩漢 至 隋唐 | 佛教傳入中國,并且開始了中國化的進程。 | 《百喻經》《壇經》 | 第五單元 佛理禪趣 | 哲學與宗教 |
唐代 至 清代 | 與歷史著作的發達相關,史學的研究也出現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們不僅總結了中國古代的史學傳統,對研究其他相關學術,也有啟發意義。 | 《史通》《文史通義》 | 第三單元 春秋筆法 | 史學 |
唐代 | 唐代社會空前繁榮,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時期又是歷史上著名的“盛世”,號稱“貞觀之治”。 | 《貞觀政要》 | 第六單元 家國天下 | 政治學 |
宋代 | 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轉型期,從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禪宗的盛行、古文運動的開展和理學的興起,構成了文化的新動向。 | 《朱子語類》 | 第七單元 天理人欲 | 哲學三 |
明代 |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出中國的早期啟蒙思潮。 | 《焚書》 | ||
先秦 至 明代 | 在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自成體系,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也產生了科技類著作。明代則出現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 《水經注》《齊民要術》《九章算術》《傷寒論》《營造法式》《農政全書》《本草綱目》《徐霞客游記》《天工開物》 | 第八單元 科技之光 | 科技 |
明清之際 | 明清易代,社會劇變,促使了早期啟蒙思潮向縱深發展,一是出現對封建專制體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經世致用”成為學界思潮。 | 《明夷待訪錄》 | 第六單元 家國天下 | 政治學 |
《日知錄》《文史通義》 | 第九單元 經世致用 | 學術 思想 | ||
近代 | 近代是中國社會的又一個轉型期。在文化領域,比較突出的現象是西方理論的引進,如何將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結合起來,是這一轉型期突出的任務。 | 《人間詞話》《紅樓夢評論》《摩羅詩力說》《人境廬詩草》 | 第十單元 人文心聲 | 文學 思想 |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