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
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
學習七年級歷史課本知識是像一座藏滿寶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奮才能開辟通向山頂的道路;學習也是茫茫的汪洋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勤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一)
兩漢經濟的發展
兩漢經濟發展的表現:
一、農業上:
(1)水利建設:
1:漢武帝治理黃河。
2:東漢明帝派水利專家
(2)農具和農技:
1:安裝1000多年。
2:使用
3:牛耕普遍使用
(3)、農作物:
1:南方種植水稻
2:北方種植小麥
二、手工業: (1)、絲織業:
1:使用2:染色技術高超
(2)冶鐵業:
1: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2:鐵兵器取代青銅兵器,用這種鋼材制作兵器屬于中國發明。
三、經濟措施:
1: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2:實行抑商政策。
四、城市與商業:西漢——長安——西京——50萬人口左右
東漢——洛陽——東京——100萬人口以上
注意:為什么市場位于長安城西北角?
1、 漢代重視農業生產,不重視商業。
2、 政府對市場交易時間、交易場所都有限制,便于管理。
漢朝的商業區叫“市”
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二)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習俗:過著游牧生活,逐水草遷徙。
2、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產的發展(畜牧業興旺發達;學會農耕,開始墾田種谷)
二、匈奴與漢朝的和戰
★ 總結: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經濟、政治、軍事、思想)見上面問題。
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三)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時間: 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意義:了解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時間: 公元前119年 目的:與西域各國進行友好政治經濟交往。
4、西域都護的設立:時間 --------設立的意義:標志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 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
3、 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路線略。
注:漢朝時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班超經營西域。
蘇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重點知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