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西藏的抒情散文:西藏,心存著念想
編者按:西藏是我們心中神圣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看看西藏的發展之路吧!
悠悠歲月,不是當年都困惑。
一個故事,或激情,或悲壯,或歡騰。
有些事會散落,有些事仍會沸騰。作為親歷者、見證者,有些人、有些事總是難以忘懷。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藏高原有一個全軍響當當的農場,西藏軍區某汽車團達孜農場。
農場名氣大,可編制卻不大。
按編制屬于汽車團一個營級單位,座落在拉薩市東郊達孜縣蔡公堂鄉。秋季近千畝良地金黃色麥浪翻滾。
這片金黃,是大自然的饋贈,是一種精神的燃燒與閃爍。
穿著軍裝的“農民”,頭頂艷陽,揮汗如雨,開鐮收割。
好一派豐收景象。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一個產糧養殖的好地方。
好地方,也有好風光。
樹綠豬壯,人歡魚躍。
達孜農場在拉薩、西藏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種養殖先河,把科學種養殖傳授給刀耕火種的藏族同胞,讓其脫貧致富。穿軍裝的“農民”打破一個又一個神話,也把傳奇書寫成故事。
培育出高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產土豆、蘿卜、大蔥、包白、胡豆;養殖成功種豬、鯉魚;育苗出白楊、雪松等等,等等,被西藏軍民譽為“西藏種養殖試范農場”,也是西藏各地提供種(苗)基地。
西藏自治區、原總后勤部、西藏軍區領導曾多次視察達孜農場,給予高度評價。
達孜農場也被評為“全軍先進生產單位”,農場蔣場長也被評為“全軍勞動模范”,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我和同事多次去過農場采訪。百聞不如一見,感慨千萬。
這一切,是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產物。
在那個年代,駐藏部隊官兵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為減輕國家負擔,大力在雪域高原開展農副業生產,也就成為駐藏部隊一項特殊的政治任務。
開墾荒地、采集牛羊糞、培植種苗、請內地農養殖專家進藏授課、辦培訓班、走出去學習、建育苗溫室大棚、挖魚塘等等。
四川“內江豬”落戶高原,內地甜交玉米培植成功,內地高產小麥試種良好,內地鯉魚養殖成功……
一項一項成功,開創西藏一次又一次第一。
這一切傾注了當時西藏軍區、后勤部以及團黨委大力支持和全團官兵艱苦奮斗。
那時達孜農場的輝煌,更不能忘記時任團政委洪歷偉的操勞與助推。
回想過去的艱辛不易和輝煌,無凝是一段艱苦史、奮斗史、創業史。
這一切必將注定成為歷史。
新的時代,強國強軍。偉大宏圖已展現,新的號角已吹響,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強軍夢,我們仍需奮進在路上!
作者|馬玉榮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