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文章
春季養生文章
立春已過,現在已經進入春天,那你知道春季應該如何來養生嗎?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春季養生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春季養生文章篇1:春季養生,為什么一定要先養肝?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在一片詩情畫意中,我們送走寒冬,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隨著氣溫的回暖,我們的身體也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越發活躍。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更是養生的好時節——而春季養生,養肝為先。
為了更快地適應冬去春來的季節變化,調養肝臟不僅要在飲食、起居、運動上有所注意,同時還要保持開朗的情緒,從多方面積極、合理調節,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喲!
飲食:少酸增甘健脾胃
中醫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因此在春季最好少食酸辣,避免肝氣過旺而損傷了脾胃。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氣都氣飽了,還吃什么飯啊?”就是由肝而影響脾胃的例子。
那么重點來了,我們應該怎么吃才能柔肝養肝、疏肝理氣呢?中醫認為甘辛之品有利于養肝護脾,因此不妨多進食一些偏甜的中草藥和食品,如:山藥、百合、木耳、蔥、棗、花生、蜂蜜、新鮮的黃綠色蔬菜、水果及干果等。
心動不如行動,趕緊將護肝食品吃起來吧!
起居:保障睡眠宜養肝
作為一個躊躇滿志的工作狂,熬夜已是家常便飯。但你知道嗎?熬夜一天,肝臟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其正常的機能,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睡眠質量差、出現睡眠障礙時,肝臟也會無辜“躺槍”的。由此可見優質的睡眠對肝臟的保護是何等重要。
一般來說,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3點是肝臟自我修復、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間,這個時候要保證人體已進入睡眠狀態,肝臟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復元氣。為了你的“小心肝”,咱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運動:戶外運動降肝火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美好的時節,如果能夠走到室外,在樹林中、江邊、林蔭小道上散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那必是極舒服的體驗。
當然,除了感官上的享受,我們還有機會讓肝臟暢享健康大餐。春季進行戶外有氧運動,能夠讓機體吐故納新、減輕壓力,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這樣也有助于降肝火。同時,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能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思維敏捷、不易疲勞,為一年的努力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
情志:積極樂觀疏肝氣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情緒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果因為情緒的不良變化而影響了五臟六腑的健康,那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在中醫理論里,七情之中最不利于肝的就是“怒”。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以通為順。怒會導致肝的疏泄失常,造成肝氣郁滯,時間一長易惹肝病上身。煩躁、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致使肝氣郁結。因此,中醫認為,情緒護肝的核心是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盡量保持好心態,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升發、順暢。
開心過一天,不開心也過一天,那我們還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長壯老。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應當順應季節的氣候變化規律和特點,合理養生,不斷加強自身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把疾病甩得遠遠的,每一天都健健康康的!
春季養生文章篇2:春季養生飲食,春天吃什么最健康
春天吃什么尤為講究,其實春季養生食物非常多,根據自身的情況吃一些養生食物可以幫助自身調節健康狀況,比起藥物要更加健康無傷害。因此平時多了解一些養生的知識很必要
八種春季養生食物
1、養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 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 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補中益氣葡萄干
葡萄干是很好的補中氣食物,對人體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對于一些貧血、平時時常頭暈的人應該常吃。春天頭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氣血不足引起的,葡萄干中有豐富的鐵,因此貧血人群應適當吃一些葡萄干。但是葡萄干中的糖分較高,因此血糖較高、易拉肚子的人應少食,建議一天食用一個掌心的量。
葡萄干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3、入脾養血龍眼干
龍眼干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對于一些氣血循環不好的人以及在春天容易失眠,精神不佳者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龍眼干。同時龍眼干很養脾胃,因此對于晚上失眠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不過常識龍眼干會上火,體質燥熱的人要少吃。建議一天食量不要超過半掌。
4、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5、四鮮之首是春韭
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 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 或豆腐干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6、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里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蔥蒜殺菌助春陽
生姜、蔥、蒜不僅僅是烹飪時的調味品,它們還具有藥用價值。常吃可以提高食欲、提高春日陽氣,還具有殺菌防病的效果。春天的蔥和蒜都是新出的,因此在一年中的營養最為豐富。春天是傳染病多發季節,適當吃一些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
8、溫補脾胃有糯米
糯米糕補體力。糯米有補中益氣、補充營養的作用,寒涼的早春天氣吃糯米,可溫補脾胃、養血安神,適合脾胃氣虛、常腹瀉的人,也就是適合天冷時容易肚痛腹瀉或肚子冰涼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約半個手掌的量即可。
春季養生文章篇3:春季中醫養生秘訣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
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么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
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妙方,立春以后,陽氣開始升發,所以春季養生保健一定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中醫專家提示,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調養養生。
一、御寒防風莫忽視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二、飲食調養是關鍵 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三、鍛煉運動很重要 春季養生保健運動鍛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四、精神調養很有益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于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
養 陽
春夏季節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之時,此時養生宜側重于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根據春天里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如選用溫性食物進補。平補的飲食適合于正常人和體弱的人,如蕎麥、薏苡仁、豆漿、綠豆及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的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藕、薺菜、百合等。
養 陰
陰虛者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宜在春天發作,飲食上可采用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于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開后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調勻后飲用。這些均有養陰益胃之功效。陰虛內熱體質者,可選大米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養 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春氣者諸病在頭”的原因。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看過“春季養生文章”的人還看了:
1.春季養生的重要性
3.春季養生六大原則
4.春季養生活動主題
5.春季養生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