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申論文章
寫好申論文章
《申論》作為一種嚴格的公務員錄用考試形式,自2000年推行以來,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寫好申論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寫好申論文章:問一問群眾方便不方便
據報道,某市有關部門堅持保留暫住證的理由之一是“便于管理”。換句話說,也就是取消了暫住證,有關部門在管理時就不方便了。那么有沒有問一句:群眾方便不方便?
筆者以為,不僅是該市的有關部門要問一問,所有的政府機關都應該問一問。當你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首先要問一問:政府機關這樣規定,群眾方便不方便?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機關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所以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問一問群眾方便不方便,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對于政府的工作,小平同志曾說過一些標準,那就是“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中共中央胡錦濤同志又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一貫之地闡明了我們黨的宗旨。我們的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都不應該把這些話只掛在嘴邊上、寫在文件里,而不把它貫徹在行動中。
具體到暫住證問題,我想暫住證給流動人口帶來的是方便還是不方便,恐怕不必再討論。9月9日《新京報》發表的“暫住證,流動人口心中的痛”,至少代表了一部分流動人員的感受,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相關政府部門把“便于管理”作為保留暫住證的理由,實在是把自己擺錯了位置,“政府本位”的思維在作怪。
筆者以為,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徹底拋棄“政府本位”的思維定勢,切實踐行“以人為本”,真正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宗旨,把群眾方便不方便、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標準,重新認識暫住證問題。
申論熱點:官員“無奈”實乃“無為”
被譽為“浙江第一鎮”楊汛橋鎮的“增長至上”遭遇調控之痛,面臨“非常困難”。盡管鎮黨委政府痛下決心,及時調整思路,徹底告別融資之后片面擴張的方式,但仍然引發了干部群眾的深層思考。他們認為“增長至上”的根源是“受考核的影響,地方政府成了這一輪投資熱的主要拉動力量”。
思考中冒出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很無奈。為何無奈?據悉是“縣里要對我們進行考核。今年財政收入要達到多少,工業產值要達到多少,都是硬任務,不能不完成”。“縣政府同樣無奈,因為上級政府也要對他們考核”。(見新華網2004年9月8日電)顯然,“無奈”乃產生于考核。那么,“無奈”值得同情嗎?
“無奈之舉”不是求實之舉。楊汛橋鎮某些官員的無奈是迫于上頭的壓力。這個壓力表面上看是在抓經濟,但由于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造成了難以平復的巨痛。這種壓力的背后折射的是令人厭惡的“政績觀”:只看增數字,不看綜合效應;只看外部拉動,不看可持續發展。“無奈”彰顯的是對片面政績觀的默認與追求,用句通俗解釋就是委曲求全。
但是,官員的“無奈”難以被群眾理解。“無奈”之所以不能被群眾同情,還由于“無奈”本身也是一種“無為”。何謂“無為”?就是無所作為。面對層層下達的形式主義考核任務,基層官員以無奈應之,以“斧頭打鑿鑿入肉”推廣之、貫徹之,做了無奈的俘虜。誠然,在某些形式主義盛行的地方,面對上級不符合實際的所謂考核,作為下級,抵制是有一定難度。但并非一事無成。因為形式主義的考核,考出的不是推動經濟進步及人民利益的碩果,而是為某些官員普升加爵的政績光環。因此,只要立黨為公意志堅定,方法得當,同樣可以避免犯錯誤。可以說,對形式主義考核的“無奈”也折射出某些官員的“無為”。
官員必須有為。這是執政為民的體現,也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必需。有為者,也就是秉公執法,聯系群眾求實創新者。只有有為,才能有位。這應該是新時期為官的準則。對形式主義表現出“無奈”,從一個角度證明了某些人思想上仍然沒有擺脫“唯上”觀念,沒有真正裝上求真務實的觀念。楊汛橋鎮某些官員的“無奈”給各地人們上了一課:警惕無為思想侵蝕。
寫好申論文章:女公務員著裝規范不是小問題
之所以要談談女公務員著裝規范這個小問題,是因為浙江省一些部門開始把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了。
據《東方早報》9月1日報道,吊帶衫、露背裝、緊身褲這類性感的衣服,浙江檔案系統的女公務員在上班時不允許再穿了——近日,該省檔案局頒布全系統《女公務員辦公禮儀規范》,在著裝、語言、交往、行為4方面對女公務員提出了要求。據悉,制訂專門針對女公務員的禮儀規范,在全國還是首次。
規范把“服飾美”擺在第一條,要求女公務員的“辦公服裝應合乎身份,莊重得體、樸素大方,忌過于前衛招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自身修養與素質”。同時規定,在工作中及正式場合,著裝不應過于單薄緊身,內衣不應外露,佩帶的飾物以少為好。
這次浙江又開了全國先河,而且是關于女公務員著裝規范問題,這個頭開得好!因為在辦公室工作里的著裝,雖然是個小問題!卻確實有必要重視并規范一下了。曾幾何時,辦公室里的著裝問題,主要是針對男性的。一些男同志穿著過于隨意,對機關部門的形象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于是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諸如不能穿拖鞋、背心、西裝短褲進辦公室等等便提了出來。幾年下來,這些現象便漸漸在機關中消失了。但隨之出現的一種新的現象,讓人們感覺到這個社會變化之快,那便是女公務員的著裝問題。現在到機關大院里看看,一些女性的時髦前衛,絕對不亞于大街上的流行色,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衣裳是越來越短越來越小越來越薄,褲子或裙子也長不到哪兒去,還有踢踏踢踏響徹走廊的拖鞋聲。呵呵!以往男性有過的缺點,現在又以另一種類似的形式在女性身上表現出來了!
辦公場所不是隨便逛逛的超市,也不是休閑的娛樂場所,女性公務員的著裝不能過于隨意化、個性化。雖然這僅僅是解決外表方面的小問題,但必須從解決這些小問題著手。“小處不可隨便”,女公務員的整齊、穩重、大方,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對女公務員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從服飾開始的。從解決著裝問題著手,進而解決在女性公務員中存在的其他各方面問題,也許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
另據報道,浙江省檔案局的《規范》還在語言、交往、行為方面對女公務員提出要求,如“工作或日常交談中應自覺使用文雅詞,回避不雅之詞,更不能講黑話、黃話、怪話”;接待來賓、聽電話、要求他人幫助時應使用“請”、“謝謝”等專用語;與外界人士交往時不忘維護政府形象與個人形象,注意舉止等。
辦公室的女性,跟上時代的步伐是應該的,但不能過于時髦。對女性公務員的著裝進行規范,確實有必要。
寫好申論文章:法官為何月收8000?公務員收入懸殊大
同級別的公務員,在“肥差”部門月收入竟然是“瘦差”部門三五倍。據最新一期《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北京市啟動了“陽光工資”改革,力求解決部門收入“兩極分化”問題,法院,稅務、工商等傳統“強勢”部門皆感到“秋涼”。如北京朝陽區法院的一名普通審判員,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經過這次改革,收入“降了一半多”。對此,一些法官表示很“氣憤”:法院工作特別繁重,如果一味按照行政級別定收入標準,那還不如找個清閑的機關過舒服日子。
一位普通法官,月收入何以拿到8000多元?據報道,法官除了國家規定的工資,每辦一個案子都有加班費,還有月獎、季度獎、年中獎和年終獎。更重要的是,法院的收入主要來自訴訟費,訴訟標的越高,訴訟費就越多。由此可見,法院處理的案子越多,法官的收入也越高。
表面看,訴訟費收人多寡和法官收入掛起鉤來,體現了多勞多得。人們不禁要問,有收費許可的“肥水衙門”,可以為部門多勞人員發補貼,發獎金,那么,沒有收費許可的清水衙門,拿什么體現多勞多酬?還有,趨利乃人之本性,讓法官收入與訴訟費掛鉤,個別法官會不會置訴訟費于法律之上?前兩天就有媒體報道,某法院為不斷獲取訴訟費,按照建行意圖接連搞了52起假判決、假調解、假執行。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晨光教授也認為,法官收入與訴訟費掛鉤,違背了司法宗旨。
更為關鍵的是,前面提到的所謂多勞多得觀念,很容易混淆人們對黨政機關司法機關的正確辨識。我們認真看一下,法官所獲得的額外收入,與勞動關系大還是與權力關聯大?事實上,目前公務員收入的差異,與公務員本人勞動量沒有太大關系,決定因素是部門權力的深度和廣度。
可見,對于月收入達8000多元的法官,不“削峰”怎能行?不可否認,不同崗位的工作繁重程度和壓力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一刀切”地處理公務員的收入問題,就很容易走回平均主義的老路。要解決這種差異,可以考慮通過崗位工資等形式解決,區分出不同級別的崗位,區分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崗位,劃分檔次,按級按崗確定收入水平,但中間差距幅度不宜過大,并要公開,絕對不能與部門創收掛鉤。
消除公務員收入的嚴重差別,已不單純是一個收入問題,更是事關黨風政風的政治問題。當然,部門收入差別的縮小,不可能一蹴而就。北京市正在進行的“削峰填谷”式探索,是一個好開端。
看過“寫好申論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