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課型有哪些
高中物理的課型有哪些
高中物理新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發展潛能,為以后發展和選擇打好基礎.必修部分應通過豐富多彩的物理學習資源,使學生對物理產生親近感,喜歡物理;通過切實可行的探究和體驗,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今后的選擇奠定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幾種高中物理課型。
(一)實驗教學課 1、演示實驗 所謂演示實驗是指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為配合教學內容而演示給學生看的實驗.因此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起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為了確保演示實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課堂演示實驗要首先做好準備,力求演示的現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說明和講解.
2、探究實驗 探究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掌握實驗技能,使學生受到物理學研究的實驗方法的初步訓練的主要措施.
3、課外實驗 這種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補充形式,可作為實驗作業布置給學生,也可作為建議,由有興趣的學生自愿進行.
(二)知識教學課
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并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一般要經過以下四個環節: 1、引入物理概念和規律 這一環節的核心是創設物理環境,提供感性認識.概念和規律的基礎是感性認識,只有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及其特性進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對物理現象運動變化規律及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行研究歸納,就形成了物理規律.因此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常用的方法有:運用實驗來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直觀教具、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
2、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掌握規律.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其關鍵是通過對由演示實驗和列舉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象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使學生認識"物體不受其它物體作用,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這一本質.
3、討論物理概念和規律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以后,還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進行討論,以深化認識.
4、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 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在這一環節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師生共同討論,深化活化對所學的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組織學生進行 2 運用知識的練習,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習題教學課 習題教學,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講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規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學單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題指導為中心的習題課,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訓練.要上好一堂習題課,重要的是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程度,選編好例題和習題,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把復習講評、示范解題和學生練習等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