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語文是一門大科,占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改進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播和發揚,是對中華出色文化的傳承,通過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教學除了使學生達成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對發展學生的智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有直接的指導和實踐作用。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也是多年來奮戰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單調,教學方法不妥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對新事物的認知也在不斷加強,因此老師應該采用靈活的方法,“寓教于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鉆研精神。如《懷素寫字》一課,通過分析,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勤奮練字的故事,激勵學生發奮學習,好好練字,苦練語文基本功。
為了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學習,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查找資料,把教學要求、教材說明、學習方法、生字的音形義筆順筆畫、重點詞句和段落的分析、課后練習以及懷素寫字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等有關資料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課件,由此教師較好地完成從“前臺”到“后臺” 的活動空間轉變,完成從“演員”到 “導演” 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2)重教輕學現狀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弱化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
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如學習《春天》一文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春天,我就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春天,并讓學生用日記寫下來,還在每周一的班會課上舉行“日記展示會”。這樣一來,既引導學生關注了生活,融入了春天,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措施
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在小學語文中加強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我認為強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要豐富教學手法,實現“教”與“學”的結合
對于課堂教學。我們也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很強,我們應該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因材施教,結合實際,采用不同的方法,通過“激趣法”、“情境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方法,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盡可能的創造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學習氛圍,寓教于學,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例如,《美麗的小路》一文,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要保護環境,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小學生大都沒有意識到垃圾來自哪里。于是,我就讓學生們作調查,調查的內容是:“我們來學校走的路美麗嗎?”“路上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你以后會怎么做?”最終學生意識到垃圾來源。
(2)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就語文教育而言,談人文性離不開教材、教師和學生,而其最終歸宿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天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順應和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個“自然人”培養成一個“社會人”,學生的健康發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徹底、最成功的體現。因此,站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高度,教師應努力搭建民主、科學、平等的平臺,為學生而教,為學生的發展而教,依照學生的學習規律設計教學,為生命個體的發展撐起一片自由、和諧、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小學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1、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
語文課堂屬于班級的每一份子,任何人學習的權力都是不可剝奪的,教師教學時要照顧到所有學生,不能帶有個人喜好。農村小學生在心理上更為脆弱,容易產生不好的幻想,教師某方面做不到位會使得農村小學生覺得教師不重視自己。教師在教學中應一視同仁,避免出現差別對待。教師應該同農村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在學習上需給予農村小學生一定的幫助,在生活上同樣需要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例如在語文課堂上遇到一些人文情懷的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正能量讓農村小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而消除不良心理,快速融入學校生活。
2、改進教育理念。
教師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教育理念要求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教師則是改變傳統第一主角的角色,充當學生的引路人。但這并不代表教師的作用已經被淡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仍舊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缺乏對學習的主觀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讓學生成為教學絕對主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加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中培養興趣能夠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教學顯得更加平淡。語文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為提高考試分數而強迫自己學習語文知識,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必須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有趣的提問能夠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從潛意識里開始喜歡語文,并自覺學習語文知識。在此教學環境下學生便會不自覺發問,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逐漸培養其對語文的興趣,并學會通過自己的提問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4、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在課堂上難以主動學習課堂知識,外面的世界永遠比課堂精彩得多。不當的教學方式也只能讓小學生規矩地坐在教室中,卻難以留住小學生的思緒,時不時的走神仍然頻發在每個小學生身上。小學生由于經歷較少,課本介紹的內容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也就無法產生興趣。
但并非毫無辦法,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學生這種心理特點設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答案截然不同。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游戲教學、情境教學、互動教學等,全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