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
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
現今武術的發展處在一個各種事物更新速度極快的世界,傳統武術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及時的做出創新和改變,傳統武術只能是逐漸的衰落和消失。競技武術的極大發展固然對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但也促進了傳統武術價值的積極轉變。但傳統武術的發展,不能只是單純的競技化,這樣只能是將武術與文化內涵割裂。我們不但要重視競技武術的影響,也要積極的對傳統武術的價值進行思索和創新,努力找到傳統武術發展的新思路,以期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武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
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
武術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其特色就在于武術是伴隨著中國自古以來的深厚的農耕文明發展起來的,所以武術不僅僅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也是一種文化,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當今武術的發展主要是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兩種形式,傳統武術的競技化是當前研究和實踐的熱點。武術究竟應該以哪種模式前進尚無定論,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之間的爭議卻成了當今武術研究的焦點話題,其爭議的重點主要在于:武術競技化過程中造成的傳統武術文化內涵的流失。誠然,競技武術的發展進程中對傳統武術的影響巨大,但這不能否定我們建國以來幾十年為此做出的努力,也不能對競技武術全盤否定,武術的價值是武術發展的重要目標,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其價值的變化方面。另外,武術的發展也要符合時代潮流,其自身的價值也應及時作出轉變。
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1 傳統武術的概念
關于傳統武術的概念界定,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在不同的時期都會做出不同的界定,這是因為傳統武術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1]。在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是周偉良先生,他將之定義為傳統武術是在農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發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練習為有機活動內容,以家傳或師徒傳承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擊能力為主體價值,注重體用兼備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活動[2]。
1.2 競技武術的概念
競技武術是指在傳統武術基礎上,由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形成并發展的,以套路和散打為兩大活動內容,以教練員和運動員為活動主體,依照競賽規則,以爭取優異比賽成績為根本目標的現代經濟體育項目[3]。
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2 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關系
當今武術的發展正在從一個單一滯后的方式向多元化發展,競技武術以其“高、難、美、新”的技術優勢,已經成為了中國武術的標桿,越來越為世界所矚目。傳統武術的優勢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1983年至1986年,“動員了全國8000余名專職武術工作者和業余愛好者,耗資100多萬元,開展了我國武術發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術家底,搶救武術文化遺產’工作。”那么其具體成果就是是:“初步查明流傳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129個”;“編寫的各拳種理論、技術和傳播、發展的典籍《拳械錄》和《武術史志》等651萬字;錄制的70歲以上老拳師拳藝394.5小時;”收集了有關文獻資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實物29件[4],這是傳統武術發展的根基,也是未來保護和發展的難點。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但由于西方競技體育的傳入和時代性的原因,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競技武術究竟能不能促進傳統武術的發展,競技武術能否代表中國武術走向世界,這都是現在正在探索的問題。實際上,關于競技武術的爭議在于:競技化嚴重,武術套路也成了體操式的程序化動作,這種改變的優勢是能夠有統一的量化標準,有助于武術的推廣,其不足則是與武術文化內涵傳承相割裂,大大削弱了武術的技擊屬性,失去了中國武術的特色。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是合理”。作為新中國以來武術的一大創新,競技武術有其產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競技武術動作高度協調、形神兼備、節奏鮮明真可謂“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具有很大的表演、欣賞和健身等價值,是新時期武術創新的一大成果,所以我們不能片面地從事物的單方面評判其好壞,要聯系其背景和所處的位置。筆者認為,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的爭議主要在于競技武術發展的基礎和源泉是傳統武術,但并沒有帶動傳統武術的創新發展,反而削弱了傳統武術的影響力。誠然,競技武術并沒有帶動傳統武術走向世界,但不可否認的是競技武 術的發展給傳統武術帶來了機遇和方向。所以我們欣喜地看到了 CCTV武林大會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誕生,2013年全運會上出現了武術套路(傳統項目)的比賽。所以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的應該是一種相互學習和促進的關系——傳統武術為競技武術提供必要的營養,競技武術也應帶動傳統武術的發展,促進傳統武術價值的改變,這樣才能促進武術的大發展。
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價值的影響3 傳統武術的價值的轉變
溫力先生在中國武術概論中將武術的價值概括為:健身、技擊、教育、觀賞經濟等價值[5]。而傳統武術是伴隨著農耕文明與生產勞動,是在個體自衛群體抗爭禽獸襲擊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并得到社會的重視和利用。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它融匯了中國的古典哲學美學中醫等理論。因此,傳統武術幾乎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要素成分,涵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6],所以傳統武術價值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做出足夠的轉變。作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排頭兵”,競技武術雖然不能代表傳統武術,但其飛速的發展給傳統武術帶來了足夠的思考,也影響和促進了傳統武術發展價值的轉變。
3.1 健身價值的轉變
健身價值是武術發展的重要方面,因為練習武術是通過人體的運動實現的,練習者只要進行適度的身體運動就能夠強身健體增進健康。但以以傳統武術的價值而論,技擊價值是其主要價值,健身價值是次要功能,大多數的習武者也是在習練技擊過程中達到健身的目的,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少林寺武學是鳳毛菱角但當今時代的發展,技擊價值已不能作為武術價值的首要功能。在這方面競技武術做出了榜樣,其健身價值也是非常明顯。其實傳統武術在健身方面有其獨到的優勢,聞名于世的太極拳就是范本,傳統武術拳種豐富,除了太極拳之外,尚有“形意拳”、“八卦掌”等優秀拳種。而且傳統武術大都樸實嚴謹,具有長期性,習練者不用追求太高的技術難度。另外,傳統武術大都傳自民間,非常便于推廣和學習。因此,由競技武術帶動的傳統武術健身價值的轉型是新時期發展武術的必由之路,傳統武術的健身價值必須作為傳統武術推廣的首要價值,傳統武術要想更好的發展,進入廣大群眾中去,這種轉變就顯得更為必要和迫切了。
3.2 技擊價值的轉變
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屬性,自遠古社會以來,武術就是伴隨著人類為了生存同野獸和自然的搏斗中萌芽和產生的,之后又主要被應用于軍事和戰爭,技擊術是其能夠不斷被應用和發展的關鍵。在冷兵器時代,武術的社會價值主要表現為它的技擊價值,實戰是當時武術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們認識武術的開始,也是認識武術的目的和終結。
傳統武術的技擊屬性是武術得以發展和應用的基礎,也是傳統武術的特色。我們現在所耳熟能詳的武術家主要是傳統武術的習練者,從楊露禪到楊澄浦,從葉問到李小龍,傳統武術的技擊之術被發揚到極致,所以許多學者在對競技武術進行批判時的主要理由就是:競技武術套路技擊屬性的丟失。以競技武術套路來說,其本身的確缺少技擊屬性,但以散打為代表的競技武術卻以另外一種形式將傳統武術的技擊屬性保留了下來。傳統武術講究以勢守人,以氣摧人,以巧勝力,以力打弱,以長制短,以近制遠,以柔克剛。同時,又以剛克柔,以圓防直又以直打圓,以圓制圓又以直打直,以虛擊實又以實擊虛。以散打為代表的現代競技技擊術在打法上趨向科學化與系統化,由于場地、時間的限制,競技者更講求技擊的效率。現代技擊總體節奏日趨迅速、激烈,要求競技者必須有良好的體能和耐久力[7]。簡練直接的這種表現形式,是現實的需求,也是時代的要求。所以傳統武術技擊價值仍然存在,但其表現形式已經發生了轉變,傳統武術的發展必須在技擊價值的表現形式上積極改變,以適應時代的潮流。
3.3 觀賞價值的轉變
娛樂和觀賞價值伴隨著武術的發生發展逐漸豐滿起來,在古代,武術主要是一種技擊術,人們除了用它進行實戰之外,在日常的操練和對抗性練習時都可以觀看,這是武術的觀賞價值的雛形。縱觀當代武術的發展,再沒有一種武術形式比得上競技武術,其表演價值已經被展示到了極致,武術本身的藝術之美非常鮮活。其實,自古代社會以來,由于人們娛樂生活的匱乏,對于武術的欣賞價值非常關注,所以人們會對打擂臺情有獨鐘,這時候往往都是萬人空巷。但除去這種擂臺上的武術之外,其他的武術表演非常有限。除非是迫于生計,一部分的武者會走向街頭習武賣藝,這是人們生活中接觸到的最多的武術表演。所以現今的傳統武術不能再孤芳自賞了,必須要走出來,要讓別人感受到傳統武術的美之所在。傳統武術也具有娛樂性,它不但有競技武術的爆發式的美,也有那種涓涓細流式的滲透,傳統的武術發展到了今天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是因為它具有健身自衛的實用價值,而且還因為它是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賞心悅目,激發人類美的情操。傳統武術的全部內容傾注著中華民族的氣質、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8]。競技武術給傳統武術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但傳統武術必須適時的對其觀賞價值做出改變,調整自身,走出家門、國門,才是當今武術發展的時代需要。
3.4 經濟價值的轉變
武術是體育運動的一種,發展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發展經濟,所以擁有雄厚群眾基礎的武術運動也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武術能使人們強身健體,這樣就間接的幫助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的價值。另外武術還是一種精神產品,是一種享受社會的消費品,人們生活不僅需要物質消費,也需要精神消費。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對拓展體育發展空間,豐富群眾體育生活,培養體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生活質量和競技體育水平,促進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9]。努力發展高水平的武術產業,盡早建成完備的武術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10]。所以將武術產業化,把武術推向世界不僅能促進武術的發展,更能創造無數的經濟價值。在這方面,競技武術走在了前面:《武林風》、《WMA人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等專業武術欄目的推出,是武術產業化的標志。既然競技武術帶來了春風,傳統武術也要積極改變其經濟價值的方向,要打破傳統的傳承方式,將傳統武術資源開放共享,轉變傳統武術經濟價值的表現方式,將傳統武術推廣開來,所以我們欣喜地看到“河南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和“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兩個國際頂級的傳統武術賽事的出現和成功,長此以往,傳統武術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