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學中的融合運用
武術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學中的融合運用
跆拳道運動鍛煉提高人體的速度、力量、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有效強身健體。跆拳道還是身心的雙重修煉,它能使人克服消極、軟弱、怯懦的弱點,培養積極、頑強、果斷、堅毅的精神,禮讓、謙遜、寬容的品德,使人變得更加的自信、自主和自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武術基本功在跆拳道教學中的融合運用。
武術類運動,從競技體育的層面分析具有互通性。我兒時習武從中國式摔跤啟蒙。學生時代是武術散打專項。在各位師長的點撥下對于跆拳道、傳統武術、空手道等項目也略有涉足。
現在作為基層體育教師,教研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仡櫴崂硪郧八鶎W的技藝,并不雜亂,而且能找到很多共通點。例如傳統武術與跆拳道都以“中心線、圓、旋轉”為理論基礎,跆拳道引用空手道元素,在早期跆拳道“品勢”中的直臂下身格擋(a lei makgi),與空手道“型”中的下身格擋(Gedan Barai げだんばらい)極為相似,后期跆拳道改變為曲臂格擋。
找到一些細微的相似之處,加以求證,就可在日常教學中,加以運用。
日常體育教學以民族傳統體育為特色,在體育課上武術是教學內容之一。同時跆拳道代表隊也要每周進行訓練。
怎樣讓課上教學與課后訓練相統一,把武術與跆拳道兩個項目的特點相融合,成為了研究的重點。
跆拳道是腿法為主的運動項目,而武術啟蒙也要從正踢、側踢、里合、外擺幾種基本功開始練起。但出腿的角度與發力點卻大有不同。如何從兩種腿法中抓住共性與個性,成為是否能夠實現,訓練方法融合的關鍵。
首先從正踢開始練習,正踢雙手平伸,與肩同高,五指并攏,指尖向上。勾腳尖起腿,向正前方直膝踢起,高于頭部。這是一項武術中最基本的踢法。正踢與跆拳道下劈踢法的運動軌跡相似。但在發力上略有不同。下劈從實戰姿勢開始,將后腿迅速且放松的抬過頭部,突然發力,繃腳尖向下擊打。與武術正踢不同,力量到胸的高度即自然放松。不像正踢要落地有聲,步步穩健。在日常教學中,學生掌握了正踢,再加以發力的講解,大部分同學都能標準地踢出下劈踢法。
在跆拳道實戰中,近距離貼身戰,里合下劈是一種常用的腿法。但學生在初學階段起腿擺動的角度大多不夠,導致近距離無法起腿。那么通過武術基本功中的里合踢,可以有效的糾正。里合踢雙手平申,掌心向前。以異側腿腳弓踢擊異側手掌心。從而鍛煉髖關節的擺動角度。但里合踢與里合下劈,在運動后期的軌跡大不相同。里合踢要擊打異側手掌,力量是沿一個橫向軌跡運動。而里合下劈從外側擺動到正面時,要由上向下,劈擊發力。
外擺腿與里合運動軌跡正好相反,是將腿向前踢起,以腳背擺動踢擊同側手掌心。練習髖關節向外擺動的能力。與跆拳道前腿下劈運動軌跡類似。但武術的外擺踢是膝關節伸直,兩肩保持中正。跆拳道前腿下劈要是實戰姿勢側身站立,曲膝抬腿,在空中伸直向前劈擊。
“沒有最厲害的武術,只有最強的武者。”是我很信服的一句話。武術不論門派國界,每種武術存在必然有他的價值。
我很尊重傳統,也尊重武術的師承,自己小時候拜師也是行跪拜之禮。但在上學時,我的一位運動解刨老師說過。“從你走進校門的那一天,你將不再是武當派、少林派,而是學院派。要有客觀評測的心態。”作為體育工作者,要以一個科學的體育觀來分析各類武術,認真的求證分析,不應有門戶之見,使一些不必要的觀點束縛自己。
上面總結的幾種踢法的訓練方法,是我日常教學中總結的一些“小技巧”、“土辦法”。望各位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