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拳擊”走向職業化
“業余拳擊”走向職業化
拳擊(英文:boxing;pugilism,法文:Boxe)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斗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圣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業余拳擊”走向職業化。
“業余拳擊”走向職業化
鄒市明獲得向世界拳王挑戰資格、熊朝忠臥薪嘗膽準備奪回金腰帶,最近冒出一個身高2米13的“拳壇姚明”董泰山……一時間前所未有的職業拳壇“中國力量”讓眾多中國拳迷所傾倒。
面對職業拳擊的強力沖擊,以往奧運會上選手戴著頭盔,穿著背心的業余拳擊也到了必須改革之時。正在佛山進行的首屆APB職業拳擊賽,就是國際拳聯首次舉行的個人職業拳擊賽,作為國際奧委會唯一授權的世界單項協會,國際拳聯開始接納并培育自己的職業拳手,2016里約奧運會上將有真正戴著金腰帶參賽的拳手。
職業選手無緣奧運弊端大
在改革前,拳擊是絕無僅有還在奧運會上堅持“業余”身份的項目。籃球已經有眾多NBA球星參賽,連高爾夫第一人“老虎”伍茲都已經表態,希望能夠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會……
按照之前的規則,拳擊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有兩大限制,一個是年齡不能超過34歲,另外一個就是不能是職業拳手。這讓眾多優秀拳手在當打之年,早早就投身到了職業拳擊賽場。遠的,有曾奪得過奧運會金牌的阿里、1984年奧運會銅牌得主霍利菲爾德,近些的則有1992年奧運會冠軍霍亞以及中國奧運冠軍鄒市明等。鄒市明轉投職業拳擊,國際拳聯主席吳經國就十分痛惜:“鄒市明是非常優秀的奧運選手,看到這么優秀的運動員離開這個大家庭,總是感到非常難過和遺憾。”從2006年當選國際拳聯主席以來,吳經國都致力改變這種現狀。如今國際拳聯舉行的職業比賽,已經打開了職業選手參加奧運的大門。
“業余拳擊”走向職業化
奧運拳擊手將不戴頭盔
國際拳聯去年引入職業規則,取消頭盔保護、更改計分,倫敦奧運會也成為了最后一屆戴著頭盔比賽的奧運會。現在,國際拳聯更是啟動APB(國際拳聯職業拳擊個人賽)。這是國際拳聯在推出團體職業賽事WSB之后,推出的第一個個人拳王爭奪賽。比賽中選手不佩戴頭盔,不穿比賽背心,每場比賽的回合數增加至六回合。這與現行的職業拳擊比賽規則已經大體相同。鄒市明轉入職業拳壇的前三戰,也都是進行的6回合賽。比賽分為10個級別,每個級別8名拳手,通過選拔考察的拳手都將得到國際拳聯提供的經費保障。
商業拳擊洲際組織曾經做過一個計算,在以前的職業拳擊洲際頭銜戰中,一回合拳手的出拳數能夠達到平均3秒一拳,10回合的出拳數在550拳以上。而以前奧運拳擊的選手1回合3分鐘能打出20拳都算多了。但是從剛剛結束的APB49公斤級職業賽的出拳次數和緊湊度來看,國際拳聯旗下的拳手出拳次數和四大拳擊組織的職業戰不再有任何的區別。
63名職業拳手將獲奧運門票
更有殺傷力的武器則是參加國際拳聯職業賽可以跨界參加奧運會比賽。在這之前,職業拳手是不允許奧運會比賽的。根據規則,拳擊運動員涉及職業協會賽事后就不能再回到業余賽事,包括奧運會。讓奧運會和職業比賽互通,國際奧委會也非常支持。讓打過職業比賽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既可以提升奧運會拳擊比賽整體水平,也能讓拳擊運動員有更長久的發展。”
與之配套的是,國際拳聯去年改變奧運會資格的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現在更是為APB職業拳手規劃好了進軍里約的道路根據最新的奧運會資格分配,在所有250個奧運會席位中有63個直接來自職業賽場。
根據規則,本賽季APB職業賽每個級別的冠軍拳手將自動獲得里約奧運會的席位。下個賽季,國際拳聯會增補一名拳手參加APB職業賽,奪得冠軍的選手將拿到另外一張奧運會門票。此外,國際拳聯還專門給職業賽落選賽預備了26張奧運會門票。這意味著,這些職業拳手除正常參加世錦賽、洲際比賽爭取門票外,多了額外的3次爭搶門票的機會。
參加奧運會是很多職業拳手的夢想,現在國際拳聯創辦的APB職業賽讓運動員既能享受職業的利益,又能圓了奧運夢想,很多拳手非常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