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術語常識介紹
乒乓球術語有很多,有乒乓球的專業術語和基本術語,想要打好乒乓球就必須知道乒乓球術語的常識知識,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乒乓球術語常識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乒乓球的術語常識如下
長球:乒乓球運動術語。指落在距球臺端線30厘米范圍內的球。具有弧線長、沖力足、威脅大等特點。
短球:乒乓球運動術語。指落在距球網40厘米范圍內的球。具有弧線短、沖力小等特點。與長球結合使用,能調動對方前后奔波。
步法:乒乓球運動術語。擊球者在移動過程中依靠下肢完成的各種動作。包括單步、跨步、滑步、交叉步等,有時需要將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步法結合起來使用。練就起動快,移動及時、到位的步法,能保持合適的擊球位置,提高動作質量,又能擴大控制球的空間。
單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以一腳的前腳掌為軸,另一腳向前、后、左、右某個方向移動一步的步法。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小,重心較為穩定。多在來球離身體不遠的情況下使用,如上步接近網短球、讓步接追身球等。
跨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以一腳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另一腳跟著移動的步法。多在米球急、角度大的情況下使用,如“打回頭”、削接左右大角度的來球等。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大,身體重心起伏也大,一般適用于打借力球。
滑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兩腳幾乎同時向來球方向蹬地,然后以來球異方向的腳先落地、同方向的腳后落地的步法。多在來球角度較大、球速快時采用,如連續攻(拉)等技術。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大,身體重心平穩,便于發力。
交叉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離球遠的腳朝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并從前面超過另一腳形成交叉狀,另一腳再向來球方向移出一步的步法。多在來球遠離身體的情況下采用,如側身后從球臺左方移至右方大角擊球等技術。特點是移動范圍最大,便于發力進攻,需要上下肢、腰和髖等部位協調配合。
發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指比賽時每一個回合中的第一次擊球。運動員將球拋起,光擊中本方臺面一次,并越網或擦網落在對方臺面。雙打時須將球先擊中本方右半區臺面一次,并越網落在對方的右半區臺面。每方都有輪換發5分球的權利,如雙方均得20分時,每方輪換發1分球,直至比賽結束。按身體方位有正手發球、反手發球之分;按身體姿勢有站立式發球和下蹲式發球之分;按拋球高度有低拋發球和高拋發球之分。發球時靈活多變,常能直接得分或為下一板球的進攻創造條件。
下旋發球: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分加轉與不加轉。正、反手均可運用。正手發球時,左腳在前,身體略向左偏斜站立,左手向上拋球,右上臂稍外展,前臂內旋井向身體后上方引拍。以前臂和手腕的發力為主。發加轉球時,執拍手的上臂帶動前臂加速向前下方揮拍,前臂迅速旋內。拍面后仰較大,擊球的中下部后向底部摩擦。發不加轉球與發加轉球的動作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前臂旋內稍慢,拍面后仰角度較小,球拍觸球的中下部或中部后有一個向前推送的動作,使揮拍的作用力線接近球心,以減小旋轉。
乒乓球專業術語
比賽臺面
(一)左、右半區又稱1/2區,其方向對擊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網區指距球網40厘米以內的區域
(三)底線區指距端線30厘米以內的區域
(四)中區指介于近網區和底線區之間的區域
(五)邊區指靠近球桌邊緣的區域
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球拍橫度和拍面方向。
(一)拍面角度:拍面與臺面所形成的角度。
(1)拍面與臺面成90°為垂直。
(2)拍面與臺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為前傾。
(3)拍面與臺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為后仰。
(二)球拍橫度:球拍繞前后轉動所形成的球拍角度變化。
拍柄與球臺端線垂直時為0°,隨球拍繞前后軸不斷轉 動二增加其左橫角度。當拍柄與端線
平行時,為左橫90°;球拍圍前后軸向右轉至與球臺端線平行時,為右橫90°.平常所說的球拍呈
半橫狀,即是橫度為45°之意。
(三) 拍面方向:球拍左右偏轉時,與球臺端線所形成的角度。
擊球路線
擊球路線是指從擊球點到落臺點之間形成的線。五條基本線路(以擊球者為基準)為:正手斜線、正手直線、側身斜線、側身直線、中路直線。中路直線球在實際比賽中是隨時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稱中路追身路。
擊球點
擊球點是指擊球時,球拍與球接觸瞬間的那一點所屬空間的位置,這是對擊球者所處的相對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個因素:①球處于身體的前后位置;②球與身體的遠近距離;③球的高、低位置。
乒乓球的術語常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