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阿爾卑斯式攀登緊急救護白皮書(三)
近年來,隨著高海拔攀登運動在國內的逐步推廣和發展,國內民間高海拔攀登愛好者攀登技術的逐步成熟。很多的民間攀登者在攀登7000米以下山峰的時候大多采取以阿爾卑斯方式進行攀登。但登山和戶外活動都是在復雜和隱藏各種危險因素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高海拔攀登更有著其無法規避的危險因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中國阿爾卑斯式攀登緊急救護白皮書(三),歡迎閱讀。
四.急救包的設置
在攀登中,每支攀登小隊都應攜帶一個急救包。急救包通常由攀登小隊中的急救隊員攜帶,如果有條件可以把急救包用真空封裝機密封,然后送到醫院進行紫外線消毒。每次攀登前必須拆開急救包,檢查急救包內的急救藥品是否過期急救器材是否失效。
急救包清單
面對攀登所發生的緊急事故,要求急救隊員掌握熟練急救技能,其余攀登隊員不可慌亂,應協助急救隊員開展急救。攀登者在平時應多學習急救知識,并有意針對攀登所出現的緊急狀況開展急救演練。本文所列舉的急救措施只能為受傷的攀登者提供基本的現場急救,并不能替代正規系統的治療。一旦受傷的攀登者傷勢得到控制,其余攀登隊員應將其下撤,送往醫院開始正規治療。
本文在寫作期間參考并查閱了以下文稿,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以下文稿。
參考文獻
1. Steven.M Cox ,Kris Fulsaas 登山圣經
2. Hackett P.The Lake Louise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ltitude illness[M].In:Sutton JR,Coates G,Houston CS.eds.Hypoxia and Mountain Medicine.New Yorkergamon Press,1992.3
3. Morita E,YasueH,YoshinuraM,et al.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i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3
4. Bailey DM,Kleger GR,Holzgraefe M,et al.Paho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eroxidative stress,neuronal damage and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 acute mountain sickness[J].J Appl Physiol,2004,96(4) 1459-1464.
5. Leyva F,Anker S,Swan JW,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x of impaired oxidative metabolism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Eur Heart J,1997; 18(5):858
6. 昌永達,李開興主編《高原醫學與生理學》
7. 陳國偉主編 《現代心臟內科學》
8. 杜智敏主編 《高原心臟病》
9. 呂樹森主編 《外科學》
10. 黎鱉,盛志勇主編 《現代戰傷外科學》
11. 中華醫學會第三屆高原病學術討論會推薦稿《我國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診斷標準》高原醫學雜志1996.1
12. 李雨來《外傷性出血患者急救止血的方法和體會》攀枝花醫藥
13. 金樹榆 李為民《26例登山運動員凍傷的臨床分析》西南國防醫藥2001.1
14. 付永亮 張淵 《高原地區凍傷32例救治體會》人民軍醫2001.9
15. 高明東 田立芝《急性高原肺水腫患者心臟損害研究》天津醫藥2007.7
16. 狄東升 蘭建國《高原肺水腫和腦水腫的發病機制及其藥物治療》醫學綜述2007.11
17. 杜翔 朱小春《早期單純高原肺水腫患者血漿IL-6、IL-8、C3a變化的臨床意義》高原醫學雜志2007.2
18. 謝新民 劉永年《血漿β-EP在急性高原反應中的效應》中國公共衛生2000.3
登山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4.登山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