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式攀登有哪些等級
阿式攀登有哪些等級
在阿爾卑斯登山,最需要了解的信息就是阿爾卑斯難度評級體系。借助這一難度評級,可以對線路的綜合難度和個人攀登的綜合能力有初步的評估,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線路。現在所實行的阿爾卑斯評級體系源于法國,廣泛用于阿爾卑斯地區,同時也被應用于世界各地的阿式攀登線路的難度評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阿式攀登有哪些等級,歡迎閱讀。
阿式攀登難度一共分為了7個級別,根據法語縮寫,分別是:
F( facile ):容易。
較為直接的冰川冰雪路線,坡度比較平緩。
實例:布萊特洪峰主峰常規路線(BREIthorn/Normal route)
PD( peu difficile):略難。
冰雪角度可能達到45度,冰川狀況更加復雜,需要簡單巖石攀爬。
實例:勃朗峰古特路線(Mont Blanc/Gouter route)
AD(assez difficile)較難。
冰雪可能達到45~65度,不持續的巖石攀爬達到法國標準3(YDS標準5.3)以上,有需要保護的攀登路段,以及較多無需保護、但是暴露感比較強的巖石路段。
實例:巨人齒峰西南壁常規路線(Dent du Geant/SW Face normal route);馬特洪峰東北Hoernli山脊常規路線(Matterhon/Hoernli ridge normal route)
D(difficile):難。
巖石難度可能達到法國標準4a~5a(YDS標準5.4~5.7),冰雪部分可能達50~70度,有比較持續的技術攀登。
實例:勃朗峰東壁Brenva Spur(AD+~D);勃朗峰南壁Innominata山脊(D~D+)
TD(très difficile):很難。
冰雪持續在65~80度,巖石難度法國標準4c~5c(YDS標準5.6~5.9),經常有連續較長路段的困難攀登,暴露在客觀風險(落石,雪崩等)之中。
實例:馬特洪峰北壁施密特路線(Matterhorn/north face Schmid route)
ED1/2/3/4( extrêmement difficile )極難。
大段垂直的冰壁攀登,巖石難度為法國標準6a~7b(YDS標準5.10a~5.12b)。
ED1實例:勃朗峰普特雷山脊完整路線(Mont Blanc Peuterey ridge integral)
ED2實例:艾格北壁海克馬耶路線(Eiger north face Heckmair route)
ED3實例:小德呂峰西壁美國直上路線(Petit Dru west face American Direttissima)
ABO(Abominablement difficile):恐怖變態的難。
比ED級別更難,通常比較少見。
實例:艾格北壁捷克直上路線(Eiger north face Czech Direttissima)
從F到TD可以通過增加“+”和“-”更細化難度,ED則通過1-4細化,ABO則不再細分。
綜合因素
一個攀登者也許能夠攀登難度為D的線路,但卻可能在難度為AD線路上遇到麻煩。因為,阿式攀登線路狀況在不同季節、不同冰雪覆蓋的條件下可能變化巨大,同時可能存在巖石、冰雪等不同類型和風格。
所以,阿爾卑斯難度體系綜合了技術難度及其持續性、線路長度、海拔、投入度、下撤難度等各項因素。選擇阿式攀登線路時,還必須考慮:
接近線路的長度和復雜度;
如何下撤,以及下撤長度和復雜度;
保護站的質量、數量和所處位置(例如在平臺上的保護站就遠比直壁上的更舒服);
冰雪巖的質量:厚實的冰、硬雪、結實的巖石遠比薄冰,軟雪和破碎的巖石更容易;
難點所處位置,是線路的起點、中部還是終點;
所處的方向以及攀登時間窗口;
客觀風險,如上方是否有落石、懸冰川等;
天氣條件;
投入度,指一旦放棄,能否沿原路下撤;
海拔。
必須說明:阿式攀登中所遇到的自然情況綜合且復雜,所以巖石難度或者冰壁坡度,和野外巖場或者單純攀冰線路,不可同日而語。
阿式攀登線路難度評級,為登山者選擇目標線路提供了一個參照。只有在不同季節攀登大量不同類型的線路之后,才能對自身能力和山峰風險有比較客觀和全面的認識,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經驗豐富的阿式攀登者。
登山教學相關文章:
2.登山教案設計
3.登山攀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