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為什么要剃度
出家人為什么要剃度
佛教信徒在出家為僧的時候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剃度,也就是剃光頭。這成為了佛教的一大標示。出家人為什么要剃度呢?現在請閱讀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出家人剃度原因的內容。
出家人為什么要剃度:宗教象征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后覺悟成佛,開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
出家人剃度的三重含義:
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發就等于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
二是削掉頭發就等于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
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 和尚的戒疤其實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剛剃度的小和尚在經過幾個月的新生訓練后,會參加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驗合格后,廟里的老和尚會用線香為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然后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如果表現良好,例如默寫金剛經時不左顧右盼,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里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可能是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級和尚”或是“特級和尚”。而第十個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十個疤的“首席和尚”不超過五個。戒疤不光是頭上有,身上也可以有,比如說在手臂上。
出家人為什么要剃度:宗教典故
僧尼出家剃度時,依法剃除須發,避世間飾好之謂。又作祝發、薙發、削發、落剃、落飾、落發、凈發。《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載,悉達多太子發心,以利劍自剃須發,云︰‘過去諸佛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于飾好,剃除須發,我今亦當依諸佛法。’
后世的剃發儀節,多依《清信士度人經》之說。剃發之法,以半月一剃為例,并以頭發須爪的長利為破戒之相,違犯者受越法罪。雖出家后必當剃發,但部份禪家也有不必剃發之風,如日本之黃檗宗即是。且古來的圖像,作剃發現出家相者,多為聲聞、緣覺之類。佛、菩薩則一般多有頭發。
若欲剃發,先于落發處香湯灑地。周圓七尺內,四角懸幡,安一高座。擬出家者坐,復施二勝座擬二師坐。欲出家者著本俗服,辭拜父母尊親等訖。口說偈言︰‘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說此偈已,脫去俗服。雖著出家衣,止得著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著袈裟。入道場時,應來至和上前胡跪。和上應生兒想,不得生惡賤心。弟子于師應生父想,尊重供養。和上為種種說法,誠勖其心已,來向阿阇梨前坐。為剃發時,傍人為誦出家唄云︰‘毀形守志節,割愛無所親,棄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與剃發時,當頂留五三發,來至和上前胡跪,和上問言︰‘今為汝除去頂發許不?’答言︰‘好。’然后和上為著袈裟。既著袈裟已,禮佛行道。道俗從后繞三匝已,復自說偈。行道匝已。又禮大眾及二師竟,然后在下行坐,受六親拜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