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成員中為什么沒有中國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項由六個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也指運行于距離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軌道上的該計劃發射的航天器。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經過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于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國際空間站由六個國際太空機構合作聯合推進,這六個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歐洲空間局及巴西航天局。2020年后,國際空間站將結束使命,脫離軌道,直接墜入大海。
我們可以看出,國際空間站里面是沒有我們中國存在的,那么為什么呢?
《時代》特約編輯克魯格(Jeffrey Kluger)曾經撰寫題為“中國不被允許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愚蠢理由”一文。文章稱,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已經讓其“沒有必要”竊取國際空間站上的技術。同時,文章更在導語中稱“一個毫無意義的法案只會增加地緣政治風險”。
從克魯格的文章我們可以猜出了一二,無非就是他們覺得我們沒有能力,而且還會盜取技術.但是事實上,我們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即便沒有美國也突飛猛進.
在政治上,美國和俄羅斯政府都不愿意幫助中國。 這也許是在中國是遠遠落后的唯一領域了。 既然如此華盛頓和莫斯科就沒有任何理由縮小與我們之間的知識差距。
在2011年2月, 維基解密透露 ,中國和美國是一個幕后空間僵局。中國在2007年進行了反衛星試驗,證明我們能夠發動在軌道戰爭。 而美國回應,此后不久就有類似的示威。
按照美國的想法,如若允許我們參與其中,中國顯然會有很大的收獲 - ISS有更先進的空間站技術,而中國正在規劃建設中。 從本質上講,中國需要的經驗,蘇聯/俄羅斯對和平號空間站的經驗,美國人對太空實驗室和航天飛機飛行的先進技術。 ISS的參與將加快中國獲得經驗過程,而中國肯定會得到一些重要的技術訣竅。 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卻不會獲得。
即使中國自主研發將在2020年得到一個完整的空間站了。但60噸的空間站與449噸的國際空間站還是老的130噸蘇聯的MIR相比都顯得相形見絀。 甚至太空實驗室,在1973年推出的美的美國空間站,都重為77萬噸。 但是,這不是誰擁有更大的空間家伙的問題。 做一個更大的站要把更多的錢放在桌子上,中國也有層層疊疊的問題,所以中國發展還是需要全體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根據衛新報告
天宮一號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和以支持未來空間站[......]中國缺乏在國際空間站的設計經驗所需的交會對接技術的演示。 我們不知道是什么的科學設備應使用的設備是否能進行微重力環境下的科研,所以我們應該測試一遍又一遍地通過天工空間實驗室我們的技術和設備。
中國已成功發射天宮一號 ,它的第一個空間實驗室。 這是第一個系列的小測試站,并最終實現其在軌道上的60噸重的空間站,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目標的第一步。
正如中國科學雜志所說的那樣:“我們是在技術發展中的國家還不是超級大國的行列。” 這雖然不好聽,但得實事求是。既然發達國家都害怕我們,視中國為強力的競爭對手,不帶我們玩耍了。我們還有理由不努力么,就是該讓美國佬看著我們不斷發展。
所以說,別人越瞧不起我們,我們就要越努力證明給他們看我們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