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出現閏月
為什么會出現閏月呢
農歷中陰歷閏月,閏哪月是不可隨便的,是有講究有特點的,那么為什么有閏月的說法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于“為什么會出現閏月”的相關內容,方便大家學習了解,希望對您有幫助!內容僅供參考
為什么會出現閏月
閏月是為了歷法的嚴謹而設立的日子,也是為了維護農耕文化的正確發展,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閏月指的是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也指公歷閏年中包含的閏日月份,即公歷閏年的二月。閏月和閏年不一樣,閏月指的是陰歷中的一個現象,陰歷是根據月亮的圓缺安排的大小月。
為什么會出現閏年閏月
出現閏年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叫做一回歸年,一回歸年長365日5時48分46秒。因此,公歷規定有平年和閏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歸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這一年有366日,就是閏年。出現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
閏月產生的原因
1、農歷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來確定的。從這次朔,到下次朔的這個過程(或說,從這次望,到下次望),就是月亮圍著地球轉了一圈,叫做朔望月,這個周期也就是農歷中的一個月。
2、朔望月的周期為29.5366日,也就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因此,農歷也產生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于農歷每月的初一,一定是朔日,其大月和小月是經過嚴格推算才能確定的。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朔望月大于29天半,所以,農歷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3、農歷基本上一年12個月,但12個朔望月的總時間是354.3667日,回歸年(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圈)總時間是365.2422日,兩者相差11天左右。這樣累加起來,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為了消除多出來的天數,每隔3年就要增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所以,當農歷閏年的年份,一年就出現了13個月的怪現象。
為什么有閏月
1、民間有十九年七閏的概括法。農歷上,由于平年的12個月總天數要比陽歷少11天,于是歷法規定每隔兩年或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閏月來補大約一個月的差,在陰陽歷中每隔幾年就會遇到一個閏月,十九年就有一個閏月。
2、閏月是推算出來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農歷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3、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閏月是如何產生的
農歷就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傳統智慧結晶,它已經伴隨了華夏文明將近五千年,那么關于農歷的知識也是非常多的,本期的民族文化,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下,農歷中的閏月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說農歷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來確定的,所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朔,朔:當月亮轉到太陽和地球之間,這時,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了,這叫朔。農歷把“朔”安排在每月的初一。從這次朔,到下次朔的這個過程(或說,從這次望,到下次望),就是月亮圍著地球轉了一圈,叫做朔望月,她的周期也就是農歷中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