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 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時間: 航就0 分享

    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高三)

    對于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你會梳理嗎?來看看吧?!≌Z文作文高中主科之一,那么高三語文必考古詩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高考語文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6.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7.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8.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quot;勸學》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16.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潛《歸去來兮辭》)

    1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兮辭》)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2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2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2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2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3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3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屈原《離騷》)

    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3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3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3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3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3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4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41.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曹植《白馬篇》)

    42.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43.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45.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漁翁》)

    46.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47.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48.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_《沁園春"長沙》)

    49.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50.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5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52.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關漢卿《竇娥冤》)

    54.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

    55.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

    5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5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5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

    60.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quot;齊桓晉文之事》

    62.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 屈原列傳》)

    63.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朝" 解縉)

    64.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

    6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自嘲》)

    66.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_《沁園春"長沙》)

    67.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

    68.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6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70.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高中語文古詩詞梳理

    詩歌分類

    體裁――――古體詩、近體詩(絕句、律詩)

    題材內容――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

    表達方式――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

    每句字數――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

    寫作風格――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李清照、柳永……)

    常用鑒賞術語

    表達方式――抒情、描寫(人、物、景)、敘述、議論

    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借代、對比、對偶、擬人、用典、化用、鋪陳

    表現手法――比喻、起興、對比、諷刺、正襯、反襯、象征、想象、聯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古今對比、以動襯靜、動靜相襯、以樂寫哀、由遠及近、遠近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相生、主客轉換、重章疊句、名詞疊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換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

    繪景角度――天地、遠近、聲色、動靜、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家饩?主旨)

    秋思、思鄉、征人思歸、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離別、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報國無門、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難覓、幽思之情

    歷史興亡、國運衰亡、借古諷今、諷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潔、脫離塵世、厭惡官場、隱逸之志、田園生活、閑情逸趣

    追慕古賢、渴望建功、立志報國、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愛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贊嘆盛世、點評歷史、充滿禪意

    壯美(豪放雄渾闊大、高山大河大戰場、激人向上)、優美(小橋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時、玲瓏婉約凄惻)

    意境之大小――國家大于個人;悲壯大于悲慘

    詩歌的表現手法鑒賞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間接抒情

    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借景抒情

    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義,如柳象征離別,梅象征高潔,月象征團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融情于景

    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于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因情造景

    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于一時一地或并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虛實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借古諷今、懷古傷情

    ●比喻

    ●夸張

    夸張是指夸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張)

    ●象征

    象征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對比

    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征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反襯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蟬噪”襯“林靜”,以“鳥鳴”襯“山幽”。與對比相比,不難看出反襯是以相反的一方寫另一方,“犧牲”相反的一方來突出另一方,如以動寫靜、以樂寫悲、以黑寫白等;對比卻不具備這樣的特質,對比雙方不存在誰為誰服務的問題,而是雙方都為某一個目標服務。

    ●正襯(烘托)

    是綠葉對牡丹的襯托,是云彩對明月的烘托。如《山園小梅》的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在這里是虛擬“霜禽”和“粉蝶”對梅的喜愛,烘托自己對梅花的喜愛。正襯與反襯的性質一樣,只是正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同一“立場”,反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相反“立場”。

    ●化用

    詩詞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變化而來。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借代

    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門”是朱紅色的大門,這里代指權貴豪門之家;“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

    ●通感

    一種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觸覺“冰泉冷澀”寫聽覺琴聲低沉(“弦凝絕”),傳達出琴聲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

    ●互文

    一種特殊的省字法,使詩句更精練。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實際是說“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即古時的明月,古時的關;“秦”字后省去了“漢”,“漢”字前省去了“秦”,不僅語言精練,而且給讀者一種時空闊大之感?!疤鎏鰻颗P?,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際上是說“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實際上說“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辨出誰雄誰雌。

    詩歌的意象鑒賞

    ▲雨

    愁思,是古典詩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義。這主要是因為綿綿雨絲常常能引起詩人的情感共鳴,便常用這一意象來寫心中的不盡愁思。借助具體雨意象與抽象的心理活動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聯系,傳達出了詩人的或離別之緒、或思念之情、或厭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國破家亡之痛。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但有時,雨意象也傳達出一種溫潤與暖意。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園,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但總的說,雨意象以表達愁思為主。

    ▲水

    雨意象傳達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傳達的主要是被阻隔的無奈。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訚h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毕嗑嗖⒉贿b遠,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遺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睙o論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會因水的阻隔而變得可望不可及。

    與阻隔的無奈相反,水意象有時又是傳達離愁、思念之類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無限離別之情的生動寫照。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向東滾滾流去的春水正是不盡愁恨的傳神寫照。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無數的詩人對此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幾種意義。

    象征故鄉,棲息身心。

    “無窮芳草色,何處故山青?!?齊己《送休師歸長沙寧覲》)“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司空曙《賊平后關人北歸》)“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暗示虛無,顯示蒼涼。

    “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臨江仙》)“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許渾《金陵懷古》)“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引為知己,安妥靈魂。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

    ▲落花

    花很美麗,但這種美麗常常是短暫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詩人心中,飄零的落花總會引起無限的惆悵。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飛花是詩人的無邊愁苦。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以落花暗示繁華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落花變成了墜樓人,傳達的是哀怨與愁恨。

    當然,并非所有的詩人筆下的落花都是感傷、憂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有詩云:“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這是以落花寫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詩云:“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边@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傷感,只有縱情,落花也能增加游興。

    龔自珍有詩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還護花。”這更一種積極進取、發憤有為精神的寫照。

    ▲飛鳥

    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是人類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現在詩歌中,飛鳥意象成為了人們心靈自由飛翔的重要憑籍。

    以鳥的自由飛翔表達實現人生理想的渴望?!澳克蜌w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贈秀才入軍》)這是生活在司馬氏專權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鳥的翱翔太空表達詩人對超然玄遠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伴_軒臨潁陽,臥視飛鳥沒。”(王維《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以飛鳥回巢寫游子的思鄉愁腸。如“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以孤鳥獨飛寫人的漂泊無定。“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阮籍《詠懷》)

    ▲鐘聲

    鐘聲意象在古詩中的意義可分兩個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那時的鐘聲多是作為慶典音樂的體驗,帶給人們一種歡快、熱烈的享受,如《詩經》開篇《關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二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這一階段要比第一階段復雜。

    王維的詩中的鐘聲,多回蕩在遠離塵囂的山谷云霧、參天古木之中,傳達的是一種隱遁山林、皈依佛門的空寂與恬淡。如“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

    還有許多詩人都使用過這種具有佛教色彩的鐘聲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聽蜀僧彈琴》)

    在詩人筆下,鐘聲還是對時間流逝的警示。如“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李商隱《無題》)

    有的詩人還借助鐘聲思考“我向何處去”的重大命題。如劉禹錫的《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懷續來諸君子》:“雷雨江湖起臥龍,武陵樵客躡仙蹤。十年楚水楓林下,今夜初聞長樂鐘。”革新失敗,一貶十載。奉詔還京,百感交集。宿于長安附近的驛站,聽到皇宮中隱隱傳出鐘聲,劉禹錫寫下了這首詩。

    鐘聲有時還傳達著離愁。如“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國三位大詩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這或許是巧合。但古典詩歌與舟船的關系卻是一種必然。在古代,對于更多的詩人來說,水路比陸路更為方便,因此也更為重要。他們所有的遠行,走的幾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葉扁舟便很自然地進入了詩人的筆下,成了他們詩作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

    一是寫詩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劉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兩首詩所用意象極相似,主題也極相似。無論是“月照一孤舟”,還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將“月”與“舟”兩個意象組合起來,再通過聲色(猿聲、秋聲與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傳達出了漂泊他鄉的孤獨滄涼之感。

    二是寫詩人對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讀到這些詩句,我們仿佛感到了詩人們急切跳動著的企圖擺脫束縛的自由心。

    詩歌的意境鑒賞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創作中遵從的一個重要概念??梢哉f,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秀之作,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因為營造意境是詩人表情達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讀、辨析詩詞中的意境是鑒賞古詩的重要手段。

    ▲離別意境

    離別是古詩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大概是因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對相聚的留戀、對分別的感傷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詩詞歌詠的對象。所以,詩人寫離別很少輕松用筆,像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高昂筆調并不多見,而是大都寫得很沉重,且往往在傷情中引發出一種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無可奈何之嘆。

    營造離別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綺筵、淚眼、長亭、寒蟬、秋雨、驟雨、蘭舟、別路、暮雨、來帆、去鳥、散絲、楊柳、殘月等等。

    離別意境的感情基調是纏綿、傷感、悲涼。

    ▲離亂意境

    離別多為私情,離亂則可能更能體現時代特征。中國幾千年的古代社會,經歷了無數的戰亂與分割。每一次戰亂,都給百姓帶來了無限痛苦。但“國家不幸詩人幸”,有良知的詩人都會以一顆愛憫、憂傷的詩心,去表現人民的的苦難、家國的傷痛以及詩人個體生存的艱辛。這些詩作的意境因多為詩人的親歷之境的再現,所以往往表現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賦到滄桑句便工”。

    離亂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陽、大江、悲風、鼓角、天涯、星河、飛雁、黃花、梧桐雨等。

    離亂意境的感情基調是悲壯深沉、孤獨寥落、清冷憂戚、傷感惆悵。

    ▲隱逸意境

    隱逸是中國古代士人們的一個重要情節。特別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們本可以出仕為官,但因種種原因,最終選擇了歸隱。不過這種生活,也創造了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意境——隱逸意境。他們將自己高超的文化修養投射到山水田園之中,不僅表現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園也有了一種性靈。正是人因山水田園而“隱逸”,山水田園因人而“性靈”。

    隱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園、塵網、枯樹、靜水、飛鳥等。

    隱逸意境的感情基調是從容自在、優雅靜謐、惆悵孤獨、哀愁悲涼。

    古代隱逸詩人很多,陶潛被稱為“隱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績自號“東皋子”,唐初的王維、孟浩然進一步豐富了隱逸詩。王維的詩更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思鄉意境

    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愛思鄉、會思鄉。翻開一部中國文學史,思鄉之作不可勝數;舉凡一切他鄉風物、異域情調都可成為思鄉的引線。游子思念故鄉,是中國古代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

    思鄉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楊柳、歸雁、宿鳥、明月、晚風、落葉、寒山、青山、流水等。

    思鄉意境的感情基調是溫馨、無奈、哀愁、悲涼。

    1、填充補足型20例

    給出名篇的題目(有時包括作者),讓考生寫出全段(或全篇),或給出文中的首句、尾句、過渡句,要求考生據此把原段(或原文)補充完整。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6)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論語·季氏》)?

    (7)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8)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西樓謝脁》)?

    (9)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王羲之《蘭亭集序》)?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11)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論語·述而》)?

    (1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1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5)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其四〉》)?

    (1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風棲梧》)?

    (18)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1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20)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語文古詩詞鑒賞技巧

    一、認真審讀,整體感知鑒賞詩

    首先應讀懂詩歌,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容、主旨、情感傾向。這當然要從詩的文字符號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復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標題、作者、注釋等也是不可忽視的。

    標題往往包含許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思想內容、情感傾向、詩歌類型等,有助于把握詩歌內容,理解主題;作者能揭示詩歌的背景、創作的思想傾向等;注釋往往是對關鍵詞句、時代背景的交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鑒賞時,對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鑒賞古詩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情意與詩中描繪的圖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品味詩歌的意境,離不開想像。鑒賞詩歌應抓住具體的意象,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去補充、拓展、豐富詩歌的意境。

    三、吟詠推敲,品味語言

    詩貴含蓄。由于詩歌要用極小的篇幅容納豐富的意蘊,所以,與其它文學作品的語言相比,詩歌語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鑒賞詩歌,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難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語言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品味關鍵詞語。動詞、修飾語、疊詞、表顏色的詞等都是要關注的對象,而改變了詞性的詞,應特別予以重視。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詩眼”或“詞眼”。

    其次,品味變化了的句式。詩歌為了格律的需要,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的空間,不僅改變詞性,還常常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語言,還需將這些詩句還原,把握詩意詩情。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讀起來不知所云,但實際上是運用了倒裝,正常的語序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倒裝的目的只是要強調“香稻”、“碧梧”,通過稻粒的富足、梧葉的茂盛來反映盛世氣象。

    第三,品味修辭技巧。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把握表達效果,有助于正確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題“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的嬌羞之態,表露了詩人的憐愛喜悅之情。

    四、明辨技法,賞析妙處

    古典詩歌常通過各種表達技巧的運用曲折而藝術的抒情言志。鑒賞詩歌,也應從整體著眼,立足主旨,賞析表達技巧運用的妙處。如2005年高考全國卷Ⅱ鑒賞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在把握了詩人冬至夜客居邯鄲驛站時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感后,就很容易理解“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了。這兩句詩是詩人想像夜深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議論自己這個遠行之人,從而將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表達得含蓄而深沉。

    17867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一重足舐男未删减版|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搞逼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久久综合热88| 日韩美女视频网站| 国产国语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都市激情综合网|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乱子伦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美女露出乳胸扒开尿口无遮挡|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区精品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里番acg里番龙|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一级淫片a| 一本色综合久久| 爽天天天天天天天|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五月婷婷伊人网| 日本护士撒尿xxxx18|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边伸舌头一边快速喘气音频原声|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射天天爱天天干|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动漫毛片在线观看|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第35页| 热久久99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