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心得體會
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精選3篇)
篇一:四個全面學習心得
春節假期剛過,全國兩會將至。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人民日報推出幾經打磨、多次溝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評論員文章--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明天將見報的第一篇,篇幅超過常規達到2000字,《新聞聯播》頭條摘播700余字,新華社播發通稿、各地黨報同時刊發,可謂人民日報評論的最高規格、最強火力。可見其分量之重、意義之大,值得關注。(2月24日人民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體現了治國理政的新思想。
提法新。"再沒有什么使命,比引領一個民族走向復興更光榮;再沒有什么事業,比團結十幾億人民共圓夢想更崇高。"以為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正是報著這種堅定的信念,以"中國夢"開篇,布局內政外交,著眼長治久安,轉作風、反腐敗,抓改革、促轉型,嚴黨紀、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積極付諸實踐,推動了經濟轉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黨心民心,贏得了廣泛贊譽。圍繞戰略方向、重點任務、主攻目標、保證力量四個方面,從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團拜會上……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是他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和當今中國現狀與發展的深入思考。因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說,"四個全面"是任兩年多來,經過醞釀、深思熟慮形成的。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治國思路,非常鮮明地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比籠統地談"治國理政"更為具象、接地氣。
內容新。從文章總結的四個"第一次"可見一斑: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 ;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這些提法,生動形象,說服力強。
思想新。在這"四個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既是對我們黨以往執政方略的一脈相承,又表明我們敢于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開創一個全新格局勇氣和魄力。
筆者認為,"四個全面"勾繪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在今年的"兩會"上,必將成為與會代表和委員們參政議政關注、討論最多的熱詞。(作者:蜀江)
篇二:四個全面學習心得
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迎著早春氣息,來自各族各界、各黨派團體的全國政協委員陸續抵京。即將到來的“兩會時間”,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刻下新的標注。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是在特殊時刻、重要節點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更加清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政治協商機構的特殊作用,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活力與動力,就一定能推動中國巨輪駛向夢想的彼岸。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走過65載風雨歷程的人民政協,“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于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為國家發展建諍言、獻良策,為民生改善察實情、謀良方,人民政協重任在肩,干部群眾寄予厚望。不斷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著力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是人民政協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黨和人民賦予政協組織的光榮使命。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蹄疾步穩地推進各項改革,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激濁揚清,黨和國家事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全國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調研,為“四個全面”積極建言獻策,為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事實充分證明,越是在改革攻堅期、發展關鍵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越需要發揮人民政協聯系群眾廣泛、各方人才薈萃的優勢,越需要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參政議政,在協商民主的舞臺上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更有效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團結是力量之基,民主是活力之源。人民政協作為社會發展人才庫、國家決策智囊團、統一戰線粘合劑,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開展工作,是其突出特征和本質要求的具體體現,也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任務所系。進一步完善協商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就能增進社會團結、匯聚各方力量、激發創造熱情、煥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地為貫徹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凝心聚力,把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力量有效凝聚起來、充分釋放出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走好這至關重要的“關鍵一步”。
“四個全面”是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布局,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戰略指引。面對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新舊矛盾交織疊加、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更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不斷提高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質量,既是提高治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最大限度集中民智,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以更加主動、更富創造性的協商民主服務于“四個全面”的大局,推動形成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團結奮斗,人民的希望就能變為生活的現實,偉大的夢想就能成就輝煌的業績。
“要想登上高峰,看到無限風光,必須堅定信心、下定決心,不斷往上攀登。”人民期待政協委員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貢獻力量,讓我們的事業充滿活力,讓夢想的風帆迎風高揚。
篇三:四個全面學習心得
轉眼又是兩會時。今年全國兩會議題有哪些聚焦點?從微觀層面觀察,是經濟新常態、制度反腐、公正司法、農村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霧霾治理等公眾熱議主題;從宏觀層面梳理也會發現,這些熱點話題無不統一于"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新年伊始,"四個全面"戰略走向前臺,其立足現實、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獨具特色的實踐意義和遠見卓識將全面引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個全面"意義深遠,不僅意味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鮮亮地勾繪了民族復興的深刻邏輯,從而成為暢想中國愿景、登高望遠,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切入點和著眼點。
"四個全面"實際上概括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中國現代化、推動改革開放的四個關鍵問題,抓住了中國發展的"牛鼻子".2015年,中國處在內外環境深刻復雜變化之中,增長、轉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長期問題交織在一起。這就決定相當多的重大問題需要在今年加以討論、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中國的改革發展,在過去兩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還有相當多的領域面臨攻堅挑戰,有的需要克服較大困難。
全面依法治國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題,2015年是開局之年,如何做實依法治國,各方極為關注。2015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態勢收官,為"十三五"奠定一個什么樣的基礎,同樣備受矚目。2014年見證中國共產黨"打虎拍蠅"力度不斷升級,如何進一步推進從嚴治黨是百姓的強烈期待。
今年的一系列熱點問題,包括政府工作的整體部署,從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雙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擴大開放,從簡政放權到結構優化,從創新創業 到社會民生,乃至國防和外交,都將在"四個全面"中得到統一。
中國的發展,需要"天人合一"的舉國智慧,需要"以和為貴"的包容氣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戰略,需要激發經濟活力,需要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改革精神。因此說"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個全面"戰略,既是中國發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協調步伐、全面科學思維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國,需要在"四個全面"戰略指引下,從民族復興大業出發,融匯古今中西、把握時代脈搏,共筑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