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指引下的反腐新常態
兩會,反腐話題仍是焦點所在,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表示:反腐并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于經濟發展持續健康。而山西省委書記張儒林在山西代表團審議時更是痛定思痛,揭露了不少山西官場腐敗中觸目驚心的細節。而3月8日,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張德江更表示,今年將推進國家反腐敗法。
反腐敗, 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腐敗在某些地方,已經成為常態,其中吏治腐敗、買官賣官是腐敗的核心問題,不腐敗的基本上當不好官、當不上官甚至是做不好人。所以才會出現腐敗集團、窩案,一抓一大串的現象。腐敗問題,造成民心盡失,民心不保則執政不穩,因此反腐是目前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決根源性的問題的舉措。
自從在2012年12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八項規定以來,打老虎拍蒼蠅,貪官落馬的頻率足以證明這不是一場運動式的反腐,而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碰到的阻力與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但反腐是順應民心民意的,一切阻力與挑戰,只要有人民當靠山,就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
治標先行,不破不立
標不治則本難立,所以治標是反腐的一期工程。這個并不能用頭痛醫頭來片面理解,因為某些地方的官場現狀,導致腐敗是普遍現象,如果不用高壓態勢剎住歪風,不把雜草病蟲害清除,就很難建立起健康的官僚體系。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一個腐敗分子就壞了一個集體害了一方百姓。因此以目前的大環境來說,清除既有的腐敗分子,鏟除體系性的集團性的腐敗自然是工作重點與要點,去腐方能生肌,壞的不去,不清創,怎么能讓好的進來,怎么能讓正氣樹立?
標本兼治,制度反腐
用治標來為治本贏得時間, 與此同時,一系列制度建設已經開始。比如,“八項規定”和“反四風”,再比如制度化的中央巡視組,漸成常態。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最好的籠子就是制度,要從制度上保證,打老虎拍蒼蠅是讓你不敢“腐”,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是讓你不能“腐”,最后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打破區域性收入失衡是讓你不想“腐”。只有從制度上法規上把這三點做好做實,何愁腐敗不滅?
反腐進入新常態,有效保證“四個全面”的落實
反腐敗必然是一個長期性的持續性的常態性的工作。反腐進入新常態,一是常態化的反腐,讓那些抱有僥幸心理,避避風頭再來的官員們徹底斷了念想。二是制度化的反腐,從制度上規范、約束、治理官員的行為,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的同時,不斷完善制度來鞏固籠子。三是全民化的反腐,自媒體的時代,反腐走群眾路線,讓腐敗無所遁形。
反腐敗是為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的,只有打破既得利益,才能凝聚民心,從而為“全面深化改革”掃清障礙。腐敗不除,改革必然裹足不前,反腐敗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有效保障,反腐敗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真實體現,反腐敗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與保障。認真落實“四個全面”,認真推進反腐敗立法。反腐敗進入新常態深水區,民心所系,民意所向,持續性、制度性反腐是改革的助推劑,是國家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