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統一戰線的深刻影響(4)
(一)黨外人士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凝聚思想共識,增強履職能力,提升服務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提升八種能力:政治把握、參政議政、組織協調、合作共事、民主協商、民主監督、依法履職以及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前四種能力是原有的要求,后四種是與時俱進的,是服務“四個全面”戰略部署所必須具備的。
比如,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特別是政黨協商,要求黨外人士必須提升民主協商的能力。這次《條例》明確民主黨派的職能從原有的兩項增加為三項,即: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而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參加政治協商關鍵就在于提升協商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政治認知能力,建言獻策的能力,宏觀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與此同時,還要探索在參與基層協商和社會協商中提升民主協商能力。《中國政治參與藍皮書》(2011)公布的數據表明,基層群眾接觸過人大代表的不到4%,接觸過政協委員的不到2%。接觸過民主黨派成員的比例估計更低。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除了參加好政黨協商外,要積極投身鮮活生動的基層協商和社會協商實踐,不僅自己“接地氣”,知民情,更使自己從中接受鍛煉、培養才干。如:我省溫嶺市、慈溪市、蘭溪市、杭州市下城區、溫州鹿城區等的統一戰線評議團、商議團、議事會、協商會等組織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溫嶺市組建統一戰線評議團,由36名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組成,下設4個專家顧問組,就各自領域議題開展民主評議。另如,臺州市黃巖專題協商會和區級民主黨派組織、統戰團體顧問團(劃設責任區),杭州市下城區的民主黨派組織和街道工委合作共建機制及黨外后備干部導師制度,寧波市北侖區黨派基層組織與中共支部共建,仙居的鄉鎮重大決策黨外人士咨詢顧問制度,安吉的民主黨派總支主委工作室,臨海的黨外人士“同心會客室”等等,不僅解除了基層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瓶頸問題,也使一些黨外代表人士從中脫穎而出。
再如,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必須切實提高民主監督的能力,解除參政黨履職一頭硬(參政議政)一頭軟(民主監督)的問題,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執政黨的民主監督。黨外人士不僅要敢于監督,還要善于監督。一是要發揮地位超脫、利益超脫的優勢,圍繞中心工作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以及黨政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情況等開展監督;二是要發揮政黨監督的優勢,發揮團隊效應,積極通過政黨協商和建議批評的形式開展監督;三是舉薦好各類特約人員,努力將黨外人士的民主監督納入體監督體系;四是深入調研,知情出力,提升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五是積極探索民主監督的形式,先易后難,講求切實可行。
還如,憲法在規定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執政地位和民主黨派的參政地位的同時,也指出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都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開展活動,因此依法履職是法治國家建設對執政黨和參政黨的共同要求。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要增強依法按章循制履職的法治意識,做到議政建言、民主監督于法有據,做依法治國的積極踐行者。
再如,這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提出,民主黨派領導班子能力從原有的四項能力增加為五項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及新增加的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其中“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應包括查找、分析和解決自身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方面存在問題的能力。
(二)統戰部門服務“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必須凝聚共識、創新思路、搞好服務、提升素質。
黨要管黨,其中包括黨要管好統一戰線。統戰部是黨委領導下負責統一戰線具體工作的職能部門,統戰工作是黨的政治工作,統戰干部是黨的政治工作者。在當前形勢下,統戰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不是變弱了,而是更強了,黨對統戰干部的要求也更高了。這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指出,統戰部作為黨委主管統戰工作的職能部門,是黨委統戰工作的參謀機構、組織協調機構、具體執行機構、督促檢查機構,擔負著了解情況、掌握政策、協調關系、安排人事、增進共識、加強團結等重要職能。在實際工作中,統戰部要多給黨委出主意,加強同其他部門和方面的聯系溝通,更好發揮參謀、組織、協調、督促的作用。統戰部門要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整體素質。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振奮精神、提高素質、提升水平,做到政治上堅定、業務上精通、作風上過硬。統戰干部要成為黨外人士之友,統戰部門要成為黨外人士之家。
(三)統一戰線兩支隊伍都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努力轉變理念、思維、方式。
1.樹立三大理念:最大公約數(分眾統戰)理念,法治理念,網絡統戰理念。
這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一方面,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在堅持政治定線的前提下,對其他各種多樣性,要盡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最大公約數”本是一個數學用語,引申為“求大同”,即:面對利益格局多元、價值取向多樣的復雜局面,要善于最大限度地尋求利益共同點和共同價值觀。尋求最大公約數的過程就是求大同的過程,因此從本質上講,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與統一戰線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黨的以來,面對紛繁錯綜的國際國內形勢,審時度勢,從戰略高度提出要尋求各方面“最大公約數”,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聚合眾力、融合眾智”。這一思想涵蓋和貫穿于內政外交和黨的建設各領域工作。當前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偉大實踐中,學習把握這一重要方法論有著深遠意義。
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黨外知識分子隊伍構成更加多樣,需要針對不同特點分類施策。黨外知識分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體制外知識分子,也就是自由擇業知識分子,其種類很多。《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將其歸入“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并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分析出來,這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際上就專指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由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各群體之間存在的社會層次、社會角色與自我定位、政治思想傾向、政治追求與參政議政意向、政治參與渠道和難度等五個差異,分眾統戰勢在必行。分眾統戰有利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做好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工作、有利于更好發揮各個群體代表人士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大團結、大聯合。如果把外延延伸,實際上在其他領域統戰工作均可采取分眾化統戰的辦法,以增強思想引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按照提出的“與不同群體的人士說得上話、交得上朋友”的要求,樹立“分眾統戰”工作理念,針對不同統戰對象“量體裁衣”,設計小切口的聯誼渠道,做有針對性的溝通引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切實提高工作成效,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