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獲獎作品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獲獎作品,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中秋節相關內容推薦↓↓↓
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寓意也有團圓的意思。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的別稱有哪些
中秋節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
仲秋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秋節
根據節日時間,中秋節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半。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時。
玩月節
古代有月下游玩、設宴賞月的習俗,所以被稱為玩月節。
拜月節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八月會
八月會亦稱調聲節。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舉行。這天,種植男女青年匯集鎮上,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結隊,川流過市。晚上擁出村口。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
追月節
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這天狂歡,被稱為追月。
團圓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寓意什么
(一)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
(二)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三)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獲獎作品相關文章: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獲獎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