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
中秋節開始于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為了能夠和春節起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了。那么你知道中秋節的手抄報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歡迎閱讀。
更多中秋節相關內容推薦↓↓↓
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么
1、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
對于國人來說,尤其對于中老年人而言,中秋節最大的意義就是團圓。兒女在外工作,長時間不能見面,中秋節就成了兒女團聚的節日。到了中秋節,不管是在外求學的孩子還是在外工作的兒女,都會帶上月餅、禮物提前回家,以確保能在中秋節晚上和家人一起賞月。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4、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于夏商周之時,并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于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節的禮物推薦
A、月餅
中秋節最普通的互贈禮品,象征了中秋節的團圓
B、禮券
可在就近的超市或百貨大廈選購物品,比如乳制品、食用油、火腳、海苔、香菇等。
C、節日里的送禮佳品
咖啡、調味禮盒、茶葉、酒類等物品,這些都是適合在任何節日相送的禮品。當然,也適合在中秋節送給你的朋友。
那除了上面提到的,中秋節送朋友什么禮物才會顯得比較特別呢?這里推薦一些植物給大家。
A、中秋團圓花
只要有月亮的地方,就少不了搖曳的花兒,中秋月圓,月宮的桂樹生生不息地流傳著花開的聲音。
中秋節是團圓之日,人們一般不外出訪客。但若出門在外,他鄉朋友相邀至其家中歡聚,不妨以團圓花相送,來表達謝意。
B、菊花
黃色或白色,似一輪滿月,象征團圓。
C、百合
象征百事合意。
D、八仙花
圓滿團圓
E、桂花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花在傳說中就是從月宮而來。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么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