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虎年最可愛手抄報
嘿,你們知道嗎?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中心,其春節民俗更是源遠流長。那2022年就是虎年了,知道手抄報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2022年春節虎年最可愛手抄報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2022年春節虎年最可愛手抄報素材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
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后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
后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后,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春節的習俗和內涵
春節的習俗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歷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
春節的文化內涵
春節首先代表著溫暖和親情。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不趕,趕三十晚”……這些話,道出了春節所負載的厚重歷史積淀,以及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從漫漫羈旅風雪夜歸,到春運期間滾滾人潮,構成從古到今中國春節來臨之際永恒的景觀。“回家過年”不僅僅是親人的聚會,也是精神的洗禮與倫理關系的更新。
其次,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結。不能回家過年的中國人,哪怕不孤單,卻總有一種“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的漂泊失落感。舊時北京人過年要吃荸薺,荸薺諧音“必齊”,說的就是新年親人必須齊全。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這頓飯無論如何一定要在家里吃。人們將自己的感情、愿望、倫理、信仰都積聚在這一節日上,使春節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點,已經被廣大人民充分價值化,乃至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象征與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正因為春節這些特質,確定了它在中國人生活中第一大節的當然地位。現代化的進程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是,改變不了春節返鄉的洶涌人潮,改變不了天下游子的一片歸心。節日文化一旦成為傳統,就具有它特定的社會意義,這種意義適應了人性的需要。春節尤其如此。
春節作為民族文化遺產,不僅需要呵護、珍視,更需要經營。它是中國民眾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釋放日,應該努力使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傳統春節永遠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堅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在文化多樣性中閃現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春節,這高懸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燈,以其獨特而永恒的光芒輝映著當代中國社會生活。這樣的光芒,明亮又溫暖。”“節日有著特定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意義的文化資源。而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社會意義尤為巨大。”長期研究民俗文化的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蕭放如是說。
2022年春節虎年最可愛手抄報相關文章:
2022年春節虎年最可愛手抄報





上一篇:2021教師節手抄報一等獎
下一篇:最可愛的2022虎年手抄報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