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屬虎的名人
歷史上屬虎的名人
在森林和草原中,是不可否認的王者。屬虎的的人也頗具王侯將相之風,歷史上涌現出不少屬虎的名人,今天學習啦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歷史上屬虎的名人!
雄才大略秦始皇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開創這一偉大功業的人,就是雄才大略、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到的少數幾位封建帝王之中,有一位就是秦始皇:"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公元前259生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屬虎,五行生肖為水虎。名蠃子,秦莊襄王之子,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出生于戰國時代的末期,其時戰國七雄,割據稱霸,連年征戰,實現中國的統一成為人民大眾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發展和迫切需要。
公元前246年,秦莊襄王去世,年僅13歲的蠃政繼承了皇位,國柄實權掌握在國相呂不韋、太后以及宦官等人的手中,他們結黨營私,專權用事,公元前238年,二十二歲的蠃政臨朝親政;也就是在這一年,免去了呂不韋的相職,任用尉繚和李斯。接著他又采取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連橫政策,派遣謀士賄賂六國大臣,離間君臣關系,使各國內訓瓦解,同時又發兵連年出擊。他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始,經過12年的南征北戰,至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為止,最后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至此他改稱為秦始皇。
統一中國后,秦始皇自認為統一中國是偉大的事業,"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于是從此他就獨攬政治、經濟、軍事之大權。與此同時,他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失地;為防止匈奴的侵犯,將昔日秦、趙、燕所筑之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還南生北越,設置四郡,加速了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融合。這樣,就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國,秦始皇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統一全國的君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采取了中央集權的政體,在政治上首先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 ,郡下設縣;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親自選拔和任免,概不世襲。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他還統一了法律、度量衡、文字和貨幣。為了防止六國貴族發動叛亂,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支到咸陽集中銷毀,并將六國貴族和富豪遷至咸陽附近,以便控制和監督。公元前220年,他還以咸陽為中民,下令修建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吳越;還開鑿了勾通湘江、珠江的靈渠。秦始皇還多次到全國各地巡游,其目的是"威服海內"。
為了加強思想上的專制統治,公元前213年,燒毀除史官所藏《秦史》以外的別國史書、儒家經典、諸子之書(除博士官所藏外);第二年,因方士侯生、儒生為秦始皇求仙藥而不得,又下令追究方士侯生、儒生的罪行,于咸陽坑殺儒生430余人,這就是史家稱之為"焚書坑儒"的歷史大事件,開我國文字獄之先河。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大興土木,運用民工七十余萬,不顧勞民傷財耗巨資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其結果是:"當是之時,男子疾耕地不足于糟糠,女子紡織不足于蓋形。"人民開始反抗,秦始皇酷鎮壓,其統治已是危機四伏,一觸即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得病,7月病故于沙丘。
"醫中之圣"李時珍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農歷戊寅年出生,五行生肖為土虎。字東壁,號瀕湖,蘄州人。明代著名中醫學家,被已故學者、詩人郭沫若譽為"醫中之圣";就中藥學的研究而言,前人也沒有超過他的人。
李時珍出身于以醫為業的家庭,祖父是當地名醫;從幼年時起,李時珍就受家庭薰陶,對草木蟲魚等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看到百姓求醫之苦,加之三次考場失意,于是二十二歲開始,就立志一生從事醫學,做一名為百姓治病的良醫,積累了不少的醫學知識,認識了不少本草;24歲考試落第那年,正式開始行醫,并以詩表達了自己終生從醫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古堅;望父全兒老,至死不怕難。"
李時珍是一位勤于思索,敢于探究的人,經過幾年的醫學實踐之后,他發現歷來的本草書籍中有許多錯誤,于是下定決心,立志重修。他不畏跋山之艱難,涉水之危險,不哺寒暑,翻山越嶺,嘗遍千草萬木,大興安嶺在民間搜集各種草藥和偏方,閱書八百余種,博采眾家所記,信真考辨異同。從1552年開始下式著手編寫《本草綱目》,中經三次較大的修改,歷時十三載,終于完成了這本輝煌無比的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分五十二卷,共一百九十余萬字,為中國醫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本書分列為水、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眼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共收中草蘊含約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有三進七十四種是李時珍在總結民間藥方的基礎上新增的。還另附藥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個,插圖一千一百六十幅。
《本草綱目》內容豐富、取材精審、分類科學、結構有序,是我國藥物史上的遑遑巨著;它比西文植物分類學的創始人林納的《自然系統》還要早一百多年。李時珍去世后的第三年(1596年)該書在南京首次刊行,全國醫學界為之震驚;1606年傳到日本,1656年在維與納首次譯成拉丁文,題名為《中國植物志》。現該書在國外也有多種文字譯本,李時珍的名字遠播異域,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革命先驅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號明德,廣東香山翠享村人。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資產階級革命家。1892年畢業于香港西醫學院,曾一度行醫。1894年進京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等主張,遭到拒絕后到檀香山組織興中會。1895年10月在廣州籌備武裝起義,未成,被迫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領導興中會,并與華興會、光復會聯合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選為。其后與當時革命者反復討論,確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等革命綱領,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與此同時創辦《民報》,以宣傳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展開了一場大論戰。曾聯合海外華僑與會黨支部及國內新軍,發動過多次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第二年,因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妥協,被迫辭職,后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選為理事長。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化革命黨,于第二年發表討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1918年因軍閥挾制,被迫去職,來到上海。在上海,孫中山又創辦了《建設雜志》,發表《實驗計劃》,將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孫中山又回到廣州,第二年擔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遂退居上海。在孫中山失敗絕望之際,曾得到另共產黨的幫助并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于1923年鎮壓了陳炯明叛變,回廣州后重建大元帥府,決心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召開國民黨第一次人國代表大會,發表改組宣言,提出并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5年1月病逝于北京。
歷史上屬虎的名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