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區別怎么填(2)
填報好高考第一志愿的方法
第一志愿極其重要。考生應根據自己的分數、志趣、學科偏向和身體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作為第一志愿,是報好志愿的關鍵。不論是第一批,第二批還是第三批,都是一樣的。對于成績穩定,發揮出色的考生,填報第一志愿時可以適當超前,免得以后后悔。對于平時成績起伏較大,估分時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考生以及復讀生,填報第一志愿可以適當保守一些。
填報好高考第二志愿的方法
對于施行“順序志愿”的省市來說,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對第二志愿也不能輕視和馬虎。在填報第二志愿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第二志愿學校的招生章程和錄取原則,如這所學校第二志愿的招生計劃和分數級差有多大等。可以從網上或通過電話做進一步的詳細咨詢。如果第二志愿想填報某重點大學,就必須比第一志愿填報這所大學的考生要高出30~50分。因此,要科學合理地評估自己的水平。
高考第一志愿填報的規則
第一,堅持“門當戶對”的原則
就是說,選擇第一志愿專業除過滿足自己喜歡與適合的前提條件外,要權衡和考量這個專業錄取分數與自己高考分數的匹配性,無論專業有多么好,無論你多么喜歡,達不到錄取分數都是枉然。因此說選擇的第一個志愿專業必須有七八成的把握才行。即使抱著“沖一沖”的心態,也至少要有50%的把握性。否則,有可能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二,奉行“以退為進”的策略
也就是說,擴大視野,靈活機動,退一步海闊天空,為確保錄取,避免遭遇風險,目標專業可以進行微調。
第三,講究“學科見著”的藝術
高校在專業錄取時,會參照所報專業相關的單科成績,如果考生把與自己單科成績突出的學科相關聯的專業前置第一志愿,可以大大提高錄取的安全系數,降低調劑專業或退檔的風險。
第四,追求“冷門前置”的技巧
高考志愿填報中呈現一種“從眾心理”,就是跟風隨大流,不管自己適合不適合,盲目填報熱門專業。其結果,大而言之浪費社會資源;小而言之,利小弊大害己匪淺。諸如會計學、金融學、建筑學等等專業,多少年持續火熱,高燒不退。其實專業的冷熱是相對的,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當年的熱門或許四年后遭遇就業的“冰山”,今天的冷門可能就是明天的“艷陽天”。
一言以蔽之,高考專業志愿的填報非常重要,如果掉以輕心,很可能全盤皆輸。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第一志愿專業的選擇和填報。堅持門當戶對的原則,奉行以退為進的策略,講究學科見著的藝術,追求冷門前置的技巧。
填報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首先,第一專業志愿決定志愿院校的錄取與否,命運攸關。比如,第一專業志愿填報失當,不能被錄取,進入第二專業志愿錄取,如有級差分,將會遭遇巨大風險,而且風險越來越大,可能六個專業志愿“全泡湯”,如果再沒填服從專業調劑,毫無疑問就會遭遇直接退檔。6個專業志愿,第一專業志愿錄取概率占比50%,其余5個志愿專業錄取概率占比50%。如果志愿院校有專業錄取級差分,那么,第二志愿專業錄取概率為25%、第三、第四志愿專業錄取概率為15%、第五、第六個志愿專業錄取概率僅為10%。
其次,第一專業志愿決定錄取的專業優劣,涇渭分明。我們填報6個專業志愿一般都是按照我們喜歡的程度或者按照專業綜合性價比由高到低排列,如果第一專業志愿填報得當,順利錄取,這是一種最為理想的狀態。其后5個專業志愿綜合性價比依次降低,如果第二到第六專業志愿都未被錄取,如果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就有可能被調劑專業錄取。然而,調劑錄取的專業,完全是一個未知數,調劑錄取的專業也可能馬馬馬虎虎說得過去,也可能令考生難以接受,生痛苦不堪。
看了“2017年高考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區別”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