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十大失寵專業排行榜
大學十大失寵專業排行榜
在日常生活中,高考是很重要的一次考試,也是很盛大的一次考試。在高考之后,很多人都會填報志愿,就會要選擇學校專業。那么高考專業怎么選擇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大學十大失寵專業排行榜,希望對你有用。
大學十大失寵專業排行榜
1生物工程
就業風口可能還要再等20年
連續6年蟬聯《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紅牌專業,由于國內生物科研制藥行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導致該專業畢業生面臨“在名校念到博士都沒出路,只有海龜還能教教書”的窘迫,常年盤踞在就業率倒數排行榜的前列,畢業五年薪酬僅超過18%的其他專業。
想當年,生物工程專業可是被一致看好,生物技術行業也被視作21世紀極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然而,這些四年來泡在實驗室潛心鉆研生物科學的同學們,現在只能潛伏在其他行業樂觀估計:本專業不是沒有出路,只是或許還要再等20年。
2土木工程
如果你想買房,其實不必會建房
學生和家長貌似對“土木”有什么誤解。眼看神州大地高樓平地起,房地產行業紅利居高不下,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十年內,我國仍然會是一個大工地。加入“施工隊”無疑會為未來之廈打下堅實地基。于是大家紛紛一頭熱地往志愿表里填上土木,心里畫好了畢業不愁就業的藍圖。
有沒有人講講道理?房地產雖熱,但財富一直高度集中在投資商手里,土木人置身工地,手里緊握的只有磚頭。在高校擴招導致大部分工科類學校都開設建筑相關專業的背景下,生源質量良莠不齊,院校輸出質量與專業工作要求脫軌,加大了建筑行業的供需矛盾。現在80%的土木生過來人都看出來了:就像你想吃豬肉,不必會養豬一樣,如果你想買房,其實不必會建房。
3對外漢語
在漢語、外語、教師三者之間徘徊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開展,中國將與世界各國進行更深入的國際合作。國人有學習外語的需求,外國人也有學習漢語的需求。孔子學院已經開遍全球134個國家,國家漢辦開設的HSK(漢語水平考試)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報考,對外漢語怎么看都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專業。
但事實情況是,這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一方面與漢語言文學大同小異,另一方面對外語水平和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技能雨露均沾。培養出的復合型畢業生,在漢語、外語、教師三者之間雜而不精。用人單位的HR心里,往往只有中文系、師范生和外語學院的概念。這些專為外國人漢語教學而培養的人才,最理想的出路在日韓漢語學校,最廣泛的舞臺在東南亞漢語教學志愿者項目。
4法律
法官律師又不是人人能當
律師一直是高收入職業排行榜的常客,看起來十分體面。不過,這類專業性強的學科,雖然存在從業資格的可壟斷優勢,但也注定了對口工作的準入門檻更高。要是沒有死磕司法考試的勇氣與耐心,與法律專業關系密切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工作就難以勝任。
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存在尷尬之處,即便來自名牌大學,或者專業水平靠前的院校,一般本科畢業生都仍未達到從事法律職業的要求。法律系的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會發現,這個專業要背誦汗牛充棟的法律條文、理解紛繁復雜的案例卷宗,是先苦后甜而后勝者通吃的長線專業。在功利思想大面積消解學術精神的今天,讀法律專業不具有優越的性價比。
5會計
拿健康和青春換未來
會計專業很熱門,因為就業率很高。上有四大(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名震江湖,下有各類中小型企業提供崗位。但實際上,早在2000年會計人才市場已經飽和。市場缺的不是普通財務人員,而是注冊會計師等高級從業人員,有香港或海外留學背景更佳。
入行容易,但易學難精。學會計的找到一份對口工作不難,難的是能在枯燥和高壓的工作中堅持不懈。四大名聲在外,不僅因為是“難進錢多”,也因為超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很容易讓年輕人吃不消。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找到了又苦于會計工作本身不能創造價值,發展基本靠經驗和履歷。越來越多大學生,不愿意選擇這樣拿健康和青春換錢的無趣行當。
6國際經濟與貿易
隨市場環境潮起潮落
1998年,原國家教委將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工業外貿合并調整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致力于培養通曉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等學科的綜合型人才。2001年中國加入WTO,各高校更是紛紛跟風開設該專業,報讀學生的人數與分數水漲船高。十幾年過去了,因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低、薪資較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被列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環境持續不景氣,盲目擴招帶來的大量外經貿畢業生涌入市場,人才供過于求。雜而不精是“萬金油”專業的通病,而這個毛病在外經貿專業的培養上頗為突出,畢業生量大質平,難免前景堪憂。
7新聞
“無冕之王”風光不再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新聞系還是新潮專業。那時紙媒還處于“黃金時代”,報刊雜志、出版社的編輯記者掌握著輿論的風向標。但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媒體時代到來,自媒體人層出不窮,智能手機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制造新聞、傳播新聞、接收新聞。傳統紙媒不再擁有叱咤風云的話語權。
異軍崛起的新媒體行業的續航能力有待觀察,但從業人員準入門檻下降嚴重的事實,有目共睹。會打字即可當鍵盤俠,善表演可以錄小視頻,隨時隨地實況更新。傳統新聞的傳播渠道電視與報刊,已經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潰不成軍。新聞系大四學生,如果沒信心成為全能媒體人,都跑去考研和考公了。
8工商管理
或成專業“打雜”
工商管理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大類,專業涉及內容廣而雜: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均有涉獵。辦學門檻不高,各大院校均有開設,但專業實踐性強,僅學習書本理論相當于紙上談兵,需要大量實習機會豐富履歷,因此名校與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與薪酬待遇存在很大差異。
由于專業內容泛而淺,對于普通應屆畢業生,難以直接從管理崗做起,一般只能在銷售、前臺、文秘、行政助理、客服、人力資源等基層崗位選擇起點。說得好聽點,就是就業面廣,說得直接點,即無一技之長。而缺乏專業技能的畢業生,在市場上并不吃香。
9旅游管理
與國際脫軌
旅游管理與工商管理真是難兄難弟。本來是新興學科,被寄予厚望,展望未來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下設酒店管理方向和會展管理方向,看起來都很符合日益頻繁國際交流的大勢所趨。但這門學科在20年不到的發展時間里,已頹態初現。
面對國內旅游行業發展亂象,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紛紛轉行。幸好這個專業設置本就“萬金油”,轉行不難。不過真想要在大學掌握一門本領,師兄師姐都建議直接去國外取經。
10小語種
問題是全世界都會說英語
英語作為高考三大科目之一,已經成為了“國民第一外語”。因此不少有外語天賦的同學會選擇報讀小語種專業。雖然將來面臨的就業市場相對狹窄,但勝在競爭對手也相應有限。
很多曾經的小語種,如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目前已經成為了“小語種中的大語種”——就讀學生與開設院校每年遞增。另外一個尷尬的地方在于,發達小語種國家的國民英語水平也十分國際化。外企招聘即便看重語言能力,也多數傾向于英語能力。加上小語種本科水平難以勝任同傳、高翻等語言水平要求嚴格的工作,出國深造、輔修就業前景優良的專業已經成為此類專業學生最普遍的出路。
所以嘛,就業環境瞬息萬變,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高考志愿選擇專業指南
考生定位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那么知己知彼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高考比的就是實力,誰的分數高誰就有優先選擇權。誰對自己的實力定位得越準確,在志愿填報時目標性就越強,就越不會出現偏差。所以,認清自己所面臨的形勢、了解自己的實力在填報志愿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校的實力
綜合考量自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校的實力有助于認清競爭形勢,做好自我定位,在激烈的高考競爭當中準確地判斷自己的實力。具體來說要認清以下三方面:
(1)高考招生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
這也是為什么每年高考之前各高校都會發布各個省的招生計劃,以及同一專業卻有多條錄取分數線的原因。
如果考生所在地區的考生人數比較少,那么競爭壓力相對而言也會小一些,同那些生源大省的同學相比,更加容易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另外,各地區的高考錄取率是不相同的。例如,一個省的考生人數是100萬,所有高校在這個省投放的本科計劃總數是20萬,那么這個省的本科錄取率就是20%。倘若考生所在地區的錄取率很高,那么壓力就會小一些,在相同分數的情況下,就會比那些錄取率低的地區的考生被錄取的機會大很多。
(2)考生所在城市的教育水平要了解
如果考生所在的省、市教育教學水平比較高,那么復習時就可以更加從容一些。因為自己城市的教學條件比較好,優秀的學生相比其他城市就會多一些。例如,一個省有15個城市,一個學生在某城市的考試排名在第1000名,但是他所在城市是全省教育教學最發達的城市,那么他在全省的排名就會比15000名更往前,甚至有可能是第10000名,這樣他在報考的時候就具有了明顯的優勢。同樣,如果自己所在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限,那么即使自己一直名列前茅,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好好努力才是。
(3)考生所在高中的教學實力要認清
如果自己所在的學校是重點高中,歷年高考成績都在全市名列前茅,那么考生在復習備考的時候底氣就足一些。因為優秀高中的教學質量一般來說是很穩定的,不太可能有大幅度的變化。只要考生能夠跟上老師的復習步伐,高考成績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如果自己所在的高中教學質量不好,自己就應該多下功夫了。多搜集重點高中的考試信息,并拿自己的成績與之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在重點高中里究竟能排多少名,以便找到差距及時調整。
在校期間,大家應該盡可能想辦法問到一些數據,比如前幾年年級排名前50(或前100、前120)的學生大多都被什么層次的高校錄取。這樣考生就能做到在填報志愿時心中有數。
2、高考加分別錯過
很多人都會羨慕那些拿到高考加分的考生,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獲得了高考加分,無異于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高考加分并不是遙不可及,在每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都會對高考政策性照顧加分項目給予明確說明。這其中,競賽得主、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少數民族考生和烈士子女等都能獲得相應的加分。在不同地區,高考加分的相關政策會略有差別,證明材料的辦理時間和手續也有所不同,具體以當地招考部門發布的信息為準。考生可以盡早向學校老師咨詢相關情況,提前準備好辦理“高考加分證明材料”的相關資料,以免因為在規定辦理時間內相關文件、材料準備不充分,錯失高考加分的機會。
3、身體素質是否會成為報考的絆腳石
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規定了12種疾病患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報考普通高等學校,以及某些疾病患者或者生理缺陷者限制填報的專業。
體檢之后,每位同學都將接到針對體檢結果列出的受限專業名單,這些專業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回避,一旦報考了此類專業,最終結果往往是被高校拒之門外。
另外在報考時,還要考慮到一些專業是否適合自己的性別。女生在報考軍隊院校時要高度注意,除指揮專業不招收女生外,一般軍隊院校都招收女生,招收女生的比例通常約為本專業招生計劃數的20%,各個院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但是,若招生簡章上未寫明招收女生的院校及專業,不招女生。此外,遠洋運輸、井下現場作業等此類專業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都不適合女生報考。
4、從家庭實際經濟情況填報志愿
每年的高考報道中,總有一些來自貧困家庭的考生,他們雖然接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書,卻往往因為交不起學費而無法進入大學。雖然現在的高校大多都有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并不能滿足上學的一切費用。因此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結合家庭的經濟情況,對所選專業理性對待。
對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以多考慮一些師范院校、軍事院校,以及收費相對較低的農林、采礦、石油等專業。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高考專業選擇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