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面迎哪些挑戰
學校管理面迎著哪些挑戰呢?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一、改革內部管理制度
對一所學校來說,科學管理是關鍵,制度、措施的落實是保證。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根據職業教育不同時期的要求,對所執行的規章制度及時進行改革和修訂,才能確保師生按照學校的規定有章有序地開展工作和學習。規章制度的出臺最終要落實到學校的實際工作中,所以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符合學校師生工作、學習的實際;二是要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三是要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四是要保障學校辦學的特色。對此,我校在三年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圍繞特色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科學的發展規劃,對內部管理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成效顯著,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是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制度。為充分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校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將學校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掛鉤、工資改革與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實行教職工“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競爭機制,并確立了收入分配向一線教師傾斜的原則,激發教師們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做到“智者盡其謀、仁者播其意”。同時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努力實現學校、企業技術專業人員的交流和合理流動,實現校內外教師、專兼職教師良性競爭的局面。其次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崗位聘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學校精簡了部分科室,改革了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陳規舊制,設置了符合實際需要的職能機構,各部門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教職員工實行全員聘用制,環節干部競聘上崗;制定了比較科學的考核與考勤制度及相應的量化考核標準,對教職工實行部門目標考核與年度績效考核相結合,嚴格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年終按照考核結果給予獎懲,有效激發了教職工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強化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行為上缺乏規范意識和良好習慣,已經是各學校不爭的事實。所以只有幫助學生認清中職教育形勢,轉變觀念,增加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樹立信心,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就業意識,就要創新育人模式。對此,我校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一方面,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適應社會、行業、企業需求,近年來,我校堅持“瞄準市場需求,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校企合作,引領專業發展”的工作方針,高度重視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了與工學結合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與行業、企業共同研討制訂工學結合的專業教學標準,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制定行動導向學習的課程標準,健全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管理制度、頂崗實習組織管理制度,“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制度等,實現了與企業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共育人才、共同發展的目的。
在校企合作辦學的基礎上,學校還根據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對部分專業學生實行“訂單式”培養,使企業從招生、培養、實訓、就業全方位參與學校管理,形成學校與企業全面聯系、緊密合作的良好局面。我校現在已于蒙牛集團、伊利集團、河套酒業集團、TCL王牌電器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天川車業、京能集團內蒙古岱發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寧波國際軟件園、北國之春等十幾家區內外知名大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學校通過校企合作,不但引進了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加快了我校管理改革創新的步伐;也促進了我校管理方式的轉變,同時改變了社會對職業學校的認識,使家長、企業對學校的認可度更高了,增強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針對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行為習慣難以規范的特點,我校將軍事化管理引入校園,經呼和浩特市軍分區批準,成立了自治區首家職業教育青年軍校,對在校生實行軍事化封閉式管理。學生日常管理嚴格按照“職業教育青年軍校”管理制度進行,并通過入學軍事訓練、國防教育、部隊優良傳統教育、軍容軍紀養成教育、以及日常軍事訓練課等,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吃苦耐勞、不畏艱難、嚴謹求實的軍人作風和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能力素質,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提高了組織紀律性,畢業生深受家長和用人單位好評。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敗取決于從業教師的專業素質,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要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各種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體現學校辦學特色,首要工作就是要采取各種方式提高師資水平,抓好“雙師型”隊伍建設。我校原來是一所以財經類專業為主的學校,教師普遍存在理論素質較高,但缺乏動手操作能力、對企業崗位的認知能力和專業技術研發能力等,針對學校師資隊伍現狀,面對轉型后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對此,我校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鼓勵教師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充電,提高學歷層次、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產業化能力,學校每年提供一定經費支持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培訓和繼續深造;定期選送專業教師參加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的師資培訓,同時不斷加強校本培訓,每年舉辦一次教職工教育教學培訓班,通過聘請專家、學者、能工巧匠舉辦專業知識講座、師德講座或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現場觀摩等形式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二是努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每學期分專業組織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加社會實踐,與企業技術人員學習交流,鍛煉和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和崗位認知能力,并鼓勵其參加本專業相應的技術資格或職業資格考試,著力培養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做到了有計劃、有保障、有落實;同時堅持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兼職或專職教師,緊貼企業崗位需求,加強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得到了學生和企業的一致認可。
三是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的“青藍工程”活動和“一對一”拜師互助活動,學校統一制定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各專業科根據實際情況提交活動計劃和實施方案,通過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從課堂教學、教研教改、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進行指導,做到了有評比,見實效,為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奠定了基礎。
校園文化也是優化育人環境的重要內容,打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育學校特色和優勢的必然要求。我校一直努力通過豐富校園文化載體,把校園文化精神融入到師生日常生活和行為中,來加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展示學校的校風和校貌。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各種交流會、研討會、觀摩課、講座、才藝表演、評比競賽活動,使師生真正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激勵,形成積極向上、優美和諧的良好校園氛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禮儀,抓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校園“文明工程活動月”評比、禮儀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塑造健全人格;還通過校園十佳歌手評選、專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百靈杯”大型文藝匯演等形式,給學生創造發揮特長、展示技能的舞臺,對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校園、熱愛所學專業、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習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總之,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職業學校在管理上也面臨著深刻的變革和考驗,只有把握職業教育發展方向,轉變觀念,克服因循守舊的思想,在管理上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和實踐與市場需求、勞動就業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雙向介入、充分利用企業優質資源、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才能保證職業教育的長久生命力,真正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