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2)
冬季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
冬季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篇3
一、流感的預防
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有很多種,顧名思義就是經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這些呼吸道疾病的初期癥狀極其相似,都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情況,極易混淆,因此,不要亂用感冒藥,應由醫生檢查、確診后再進行治療。一年四季都會遭遇呼吸道感染,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發時節。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主要表 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屬傳染病范圍。普通感冒簡稱“感冒”,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普通感冒只是單純的病毒感染,早期鼻煙部發干、癢、打噴嚏,隨后出現流清鼻涕、鼻塞。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細菌引起的感染,則需要用抗生素藥物或住院治療。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高熱、頭痛、乏力、眼結膜熱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癥狀明顯,鼻部癥狀輕微。主要通過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發病有季節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兩季,由于變異率高,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已引起多次爆發流行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 甲型(H1N1)流感
[病因]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在自然界中這些病毒分布范圍很廣,它們除了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外,一般情況下還可以存在于健康人
的呼吸道里,當人受涼、勞累、營養不良等致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時,它們便迅速繁殖,引起感冒。而以受涼后發生感冒最常見。
人類不分年齡、性別、四季均可發病,而以冬春季發病率最高。患病后身體產生的免疫力弱,且維持的時間短,加之感冒病毒的類型眾多,所以一個人可在短時間或一年中多次患感冒。
病原體: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的變異。甲型流感病毒H有15種,N有9種。根據抗原變異大小,人體的原免疫力對變異了的新病毒可完全無效或部分無效,從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易發生變異,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發生變異。 所以,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發,病情相對較輕。
傳播途徑:由病人和隱性感染者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季節:冬春季。
臨床表現: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咽喉干痛,面頰潮紅,眼結膜充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 治療及處理:
1、隔離:對疑似和確診病人應進行隔離治療。宿舍休息,俱樂部臺球桌,門把手,電話機,水龍頭。
2、對癥治療:可用解熱藥、緩解鼻黏膜充血藥、止咳祛痰藥等。
3、抗病毒治療:應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利巴韋林、金剛烷胺等。
4、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癥: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 給易于消化的飲食。流感目前尚無特效藥,通常采用對癥治療。如高熱不退,病情較重者可適當應用激素,同時加用抗菌素以預防繼發感染。
[預防]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
勤洗手,(方法正確,可用香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質量,休息時間不能太短,身體休息不夠,體能和精神得不到恢復,影響工作和生活,更影響機體的免疫力和身體的疾病抵抗力。通常6-8小時。
多飲水。水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也是生命活動正常運行所不可缺的。主動飲水,別等口渴了再飲水。始終保口唇濕潤。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部隊官兵外出執行勤務時,一定注意根據氣溫情況增減衣服,氣溫高或在溫度高的室內,適當減少衣服;氣溫低或由溫度高的室內進到溫度低的室外前,適當增加衣服。劇烈運動前減少衣物,運動后及時增加衣物,別等感覺涼了再增加衣物。當內衣被汗水侵濕后,要隨時擦干身體,換下濕衣(下午搞體能訓練時)。
室內定期通風換氣,根據天氣情況,時間下午起床后最好。保持一定的濕度,空氣太干燥容易造成呼吸道吸收的粉塵增加,從而增加患病的機會。
醋熏消毒。已感冒者用過的食具、毛巾應蒸煮,切忌混用。避免接觸出現流感樣癥狀的病人,流行期間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俱樂部,最好帶口罩,以免互相傳染。
二、 凍瘡的預防
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北方寒冷地區。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于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病因
凍瘡是由于寒冷潮濕引起局部小動脈痙攣性收縮所致。患處血流受阻,組織缺氧,以致組織細胞受損,隨后小靜脈痙攣,導致小動、靜脈間的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組織水腫,血液黏度升高,形成紫紅色水腫性不規則紅斑,并有灼熱和瘙癢感,重者出現水泡、潰瘍,是冬季常見病之一。
臨床表現
局部性凍瘡,主要發于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對稱性,輕者受凍部位皮膚先蒼白,繼而紅腫,或有硬結、斑塊,邊緣掀紅,中央青紫,自覺灼痛,麻木,暖熱時自覺灼熱、癢痛。 根據凍傷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度。
工度(紅斑性凍瘡):損傷在表皮層,皮膚紅腫,疼痛瘙癢。 Ⅱ度(水皰性凍瘡):損傷達真皮層,先出現紅腫,繼而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或血皰,局部感覺遲鈍,疼痛較劇烈。
Ⅲ度(壞死性凍瘡):損傷皮膚全層,嚴重者可深達皮下,肌肉或整個肢體壞死.
外治法(一)Ⅰ、Ⅱ度凍瘡用凍瘡膏涂敷患處,每天2次。
有較大水皰者宜抽出皰內液體后再涂上述藥物。局部染毒糜爛或潰瘍時,宜用紅油膏或紅霉軟膏外涂,每天1次
(二)Ⅲ度凍瘡用75%酒精或新沽爾滅消毒患處周圍皮膚,抽吸皰內液體,再以紅油膏紗布包扎保暖。
嚴重全身性凍傷患者,應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環境,脫去冰冷潮濕的衣服鞋襪,給予熱飲料、熱茶等。根據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給氧和抗休克治療。對凍僵患者要進行快速復溫,宜將患者浸放在38—42℃溫水中20分鐘,移出擦干并繼續保溫。嚴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預防
1.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耐寒鍛煉,如冷水洗臉,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宜注意肢體保暖、干燥。
3.對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應予保護,鞋襪不宜過緊。
4.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5.受凍后不宜立即著熱或烘烤,以防潰爛成瘡。
看過“冬季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