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
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
社區宣傳欄是為居民提供最新的資訊信息窗口,是各小區宣傳的陣地,是向社區居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科技、文化、衛生等各方面知識的窗口。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篇1
一、 什么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簡稱冠心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IHD)。癥狀表現胸腔中央發生一種壓榨性的疼痛,并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后背及胃部。發作的其他可能癥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惡心及昏厥。嚴重患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冠心病分類:
(1)無癥狀性心肌缺血 ;(2)心絞痛;(3)心肌梗死 ;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
三、冠心病心絞痛(常見類型)的癥狀表現:
1 因急走、爬坡、上樓、負重、寒冷、飽餐、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而發生心絞痛,特別是老年人更易發生。
2 疼痛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處,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側胸部、左頸、下頜等部位疼痛。
3 疼痛為一種壓迫感、沉重感、緊束感、灼燒感等。
4 疼痛發作大都持續2~3分鐘,最長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5 情緒激動誘發者,隨著心平氣和之后可以消退6 體力活動誘發心絞痛者,在運動停止后常在短時間內緩解。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通常可在3分鐘內,使心絞痛發作停止。否則,應懷疑心肌梗塞。
四、如何預防冠心病?
1、戒煙;2、限量飲酒;3、合理膳食;4、積極防治高脂血癥;5、保持血壓正常穩定;6、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7、適量運動;8、維持血糖正常,積極防治糖尿病;9、積極治療;10、避免超重,減輕體重,避免過度飲酒,減少食物攝入量。增加體力活動,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等。如經半年至2年充分的膳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而無效的,可考慮藥物治療。11、重視發病后的養護。
五、冠心病患者必備的急救藥盒
冠心病發病緊急,因此,冠心病患者家中最好能夠備有專門的藥盒。藥盒中應當備用速效硝酸甘油片、消心痛等。心絞痛發作時,可以及時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減
輕心臟負荷,降低心肌氧消耗,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心絞痛。倘若心絞痛頻繁發作,可服用消心痛,每次1-2片,每日3-4次。冠心病發作時,處用藥外,患者還不能忘記就地休息。病情如果嚴重,應立即送醫院作進一步診治,切莫延誤病情。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篇2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在冬、春季節較多見,是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吸入或過敏反應等)所致的肺部炎癥。
孩子患肺炎后多數表現有發熱、咳嗽、氣急、有時有鼻翼煽動、口唇青紫等現象。嚴重的肺炎可由于呼吸困難而造成嚴重缺氧,出現心跳加快、面色蒼白或青紫、煩躁不安、嗜睡等癥狀,甚至出現高熱抽搐、吐咖啡色物體、腹脹,這就非常危險了。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反應能力很差,患肺炎時癥狀不典型,不發熱,也不咳嗽,體溫正常或低于正常,因此大人往往容易忽視新生兒肺炎,導致發生不良后果,其實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癥狀的,患肺炎的新生兒常有口吐白色泡沫、不吃奶、哭聲低、面色發灰、口唇周圍青紫、皮膚灰白、四肢發涼、煩躁不安、呼吸淺表急促或不規則,還可以見到鼻翼煽動或鼻孔擴大等癥狀,家長如發現新生兒有上述癥狀,應特別警惕。
如果孩子患上肺炎之后,除了藥物治療外,家庭護理對疾病的預后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應做好以下護理工作:
(1)要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保證患兒休息。如果在患兒的身邊總是圍著許多的長輩親朋,這樣一方面由于人多吵鬧,不利于患兒休息,同時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積聚在內,污濁的空氣不利于身體的康復。因此,室內人員不要太多,探視者逗留時間不要太長,室內要經常定時通風換氣,使空氣流通。
(2)應注意合理的營養及補充足夠的水分。肺炎患兒常伴有高熱、胃口較差、不愿進食,所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時保證一定的優質蛋白。伴有發熱者,給予流質飲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蛋花湯、牛肉湯、菜湯、果汁等),退熱后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面條、蛋糕之類的食品),因為肺炎患兒水分的蒸發比平時多,故必須補充適量的糖鹽水。
(3)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尤其是汗多的患兒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并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干,這對皮膚散熱及抵抗病菌有好處。對痰多的患兒應盡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臥床不起的患兒應勤翻身,這樣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復。
(4)保持呼吸道通暢,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長要及時為患兒清除鼻分泌物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空氣干燥,有利于痰液咳出。
防止小兒肺炎的重點在于平時加強體格鍛煉,及時治療感冒和支氣管炎。另外,還要給孩子必需和足夠的營養,一定要爭取母乳喂養至少4個月以后,并合理地添加輔食。平時孩子要去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室內空氣要新鮮、流通。傳染病流行季節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不要讓孩子接觸已感染的兒童和成人,天氣變化時要為孩子適時增減衣服。再就是要積極預防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病癥。
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篇3
是由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該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癥特別突出,即按該炎癥處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急性上感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確切者。鼻咽部感染常出現并發癥,累及鄰近器官如喉、氣管、支氣管、肺、口腔、鼻竇、中耳、眼及頸部淋巴結等,有時鼻咽部癥狀已經好轉或消失,而其并發癥可以遷延或加重。
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繼發細菌感染,最常見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
嬰幼兒時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點而易患本病。營養障礙性疾病,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亞臨床維生素A、鋅或鐵缺乏癥等,或護理不當,氣候改變和環境不良等因素,則易發生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遷延。
由于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病變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緩急、輕重程度也不同。年長兒癥狀較輕,嬰幼兒則較重。
1.一般類型上感
(1)癥狀①局部癥狀 鼻塞、流涕、噴嚏、干咳、咽部不適和咽痛等,多于3~4天內自然痊愈。②全身癥狀 發熱、煩躁不安、頭痛、全身不適、乏力等。部分患兒有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腹痛多為臍周陣發性疼痛,無壓痛,可能為腸痙攣所致;如腹痛持續存在,多為并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嬰幼兒起病急,全身癥狀為主,局部癥狀較輕。多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熱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熱引起驚厥。年長兒以局部癥狀為主,全身癥狀較輕,可僅輕度發熱。
(2)體征 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有時可見下頜和頸淋巴結腫大。肺部聽診一般正常。腸道病毒感染者可見不同形態的皮疹。
2.兩種特殊類型上感
(1)皰疹性咽峽 炎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好發于夏秋季。起病急驟,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軟腭、懸雍垂的黏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日后破潰形成小潰瘍,皰疹也可發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為1周左右。
(2)咽結合膜熱 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征。病原體為腺病毒3、7型。好發于春夏季,散發或發生小流行。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眼部刺痛,有時伴消化道癥狀。體檢發現咽部充血、可見白色點塊狀分泌物,周邊無紅暈,易于剝離;一側或雙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可伴球結合膜出血;頸及耳后淋巴結增大。病程1~2周。
3.并發癥
以嬰幼兒多見,可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咽后壁膿腫、扁桃體周圍膿腫、頸淋巴結炎、喉炎、支氣管炎及肺炎等。年長兒若患A組溶血性鏈球菌咽峽炎可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和風濕熱。
看過“2017年健康宣傳欄知識內容”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