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的氣象災害——洪水
洪水災害往往是由河流湖泊和水庫遭受暴雨侵襲引起洪水泛濫造成的,也可能是海底地震、颶風以及堤壩塌坍等而造成的。在狹窄的水道上、多山的峽谷地區、屏障后的建筑物附近,暴雨會很快引發洶涌的洪水,沖垮吞沒所經之處的一切屏障。
洪水災害是我國的重大氣象災害之一,除沙漠、極端干旱地區和高寒地區外,我國大約2/3的國土面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型的洪水災害。
洪水孕育于由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環境中,其發生屬于自然變異。若它發生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沒有承受災害的客體,就不成為自然災害;而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對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造成了損失,就形成了洪水災害。所以,洪水災害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然環境發生變異從而誘使洪水發生;二是洪水到達地區有人類居住或者分布有社會財產,即有承受災害的客體。
洪水災害有幾種類型,大體說來,可粗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要發生于江河的江河災害,另一種是主要發生于海岸的海岸災害。這兩種類型與其說是發生場所不同,不如說是災害的發生原因完全不一樣。因此,以發生原因為基礎對洪水災害進行分類更容易理解。不用說,江河災害的原因是降雨。另外還可能因下雪造成融雪洪水,所以嚴格來說,將原因歸結為降水可能更為合適。
海岸災害的原因主要是風。因風暴而引起漲潮巨浪,沖刷堤岸卷走泥沙,造成侵蝕海岸、堵塞填沒江河口等現象。另外,地震帶來的海嘯也是海岸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將洪水災害的原因全部歸結于雨、雪、風、地震,但對我們所經歷的洪水災害實態進行詳細分析,可以發現,除了這些自然現象外,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帶來洪水災害。例如,建造水壩會使河壩上游河床上升,下游河床下沉,由此發生災害;濫伐森林、過度開采沙石,也會誘發洪水災害,對這些方面必須進行充分反省。總之,洪水災害的發生是由外界自然現象與受災事物或場所抵抗力的不平衡引起的。
擋不住的氣象災害——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