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消防知識
青少年消防知識
青少年在消防安全這一方面一直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應當在這方面加強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消防知識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青少年消防知識一:
1、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有關主管部門,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的義務。
2、我國大陸通用的火災報警電話為119。
3、任何人發現火災時,都應當立即報警。
4、任何單位、個人都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
5、任何單位、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
6、報警人撥打火災報警電話后,應該到門口或交通路口等待消防車到來。
7、全國消防日是11月9日。
8、使用滅火器滅火時,要對準火焰的根部噴射。
9、在沒有發生火災時,消防器材不可以挪作他用。
10、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該公共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有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
11、一般教室都有兩個門,不能將其中的一扇門上鎖或用課桌堵上。
12、公安消防隊參加火災以外的其他災害或者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在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實施。
13、公安消防機構有權指揮調動專職消防隊參加火災撲救工作。
14、公安消防隊撲救火災不收取任何費用。
15、歌舞廳、影劇院、賓館、飯店、商場、集貿市場等公共聚集的場所,在使用或者開業前,應當向當地公安消防機構申報進行消防安全檢查。
16、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消防法》的規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警告。
17、違反消防法的規定,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或者使用、銷毀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警告、罰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18、對有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消防機構通知逾期不改正的行為,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可以處拘留。
19、個人過失引起火災,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將被處警告、罰款或十日以下拘留。
20、火災撲滅后,故意破壞現場或者仿造現場,尚不構成犯罪的,將被處警告、罰款或十五日以下拘留。
21、根據刑法規定,失火罪處以3-7年有期徒刑 。
22、責令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由公安消防機構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公安消防機構執行。
23、對違反消防法規定行為的處罰,由公安消防機構裁決。
24、兒童游樂廳不應設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內。
25、公眾聚集場所在營業期間的防火巡查應當至少每二小時進行一次。
26、公共場所設置的消防應急照明,連續供電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
27、公共娛樂場所如需設在地下,只允許設置在地下1層。
28、進行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作業的人員和自動消防系統的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嚴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29、居民上班或外出離家前,應注意做到關閉電源、燃氣、水源。
30、不能攜帶易燃易爆危險物品進入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青少年消防知識二:
1、不玩火、不隨意擺弄電器設備。
2、不可將煙蒂、火柴桿等火種隨意扔在廢紙簍內或可燃雜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
3、在五級以上大風天或高火險等級天氣,禁止使用以柴草、木材、木炭、煤炭等為燃料的用火行為,禁止室外吸煙和明火作業。
4、入睡前,必須將用電器具斷電、關閉燃氣開關、消除遺留火種。用電設備長期不使用時,應切斷開關或拔下插銷。
5、液化氣鋼瓶與爐具間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使用時,先開氣閥再點火;使用完畢,先關氣閥再關爐具開關。不要隨意傾倒液化石油氣殘液。發現燃氣泄漏,要迅速關閉氣源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氣泄漏場所撥打電話、手機。
6、不要在樓梯間、公共走道內動火或存放物品,不要在棚廈內動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維修機動車輛,不要在禁火地點吸煙、動火。
7、發現火情后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講明詳細地址、起火部位、著火物質、火勢大小、留下姓名及電話號碼,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車。
8、家中一旦起火,必須保持冷靜。對初起火災,應迅速清理起火點附近可燃物,并迅速利用被褥、水及其它簡易滅火器材控制和撲救。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加速火勢蔓延。
9、要掌握火場逃生的基本方法,清楚住宅周圍環境,熟悉逃生路線。大火來臨時要迅速逃生,不可貪戀財物,以免失去逃生時機。逃生途中,不要攜帶重物,逃離火場后,不要冒險返回火場。
10、火場逃生時,保持冷靜,正確估計火勢。如火勢不大,應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逃離。逃生時不可乘坐電梯。逃生時應隨手關閉身后房門,防止煙氣尾隨進入。
11、樓下起火,樓上居民切忌開門觀看或急于下樓逃生,要緊閉房門,可用浸濕的床單、窗簾等堵塞門縫或粘上膠帶。如果房門發燙,要潑水降溫。
12、若逃生路線均被大火封鎖,可向陽臺或向架設云梯車的窗口移動,并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