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考試重點精選范例
小編相信很多入黨同志每當要考試的時候總會找來問考試的重點是什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搜集的入黨考試重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入黨考試重點選擇題篇一
1.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的會議是C
A.黨的二大 B.遵義會議
C.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D.黨的七大
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C
A.三民主義 B.新民主主義 C.毛澤東思想 D.鄧小平理論
3.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C
A.遵義會議 B.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C.黨的七大 D.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4.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5.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的標志是A
A.新民主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形成 B.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形成
C.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經驗的提出 D.毛澤東軍事路線的完整形成
6.毛澤東思想最顯著、最本質的特點是B
A.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B.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C.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D.是在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斗爭中產生的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是B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8.鄧小平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學命題是在C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B.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
C.黨的十二大上 D.黨的十三大上
9.我們黨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概念是在C
A.黨的十三大上 B.黨的十四大上
C.黨的十五大上 D.黨的十六大上
10.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D
A.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 B.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
C.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1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D
A.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
C.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權 D.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
12.胡錦濤指出,我們學習《江澤民文選》必須牢牢把握的主題是A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D.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3.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D
A.堅持黨的先進性 B.堅持執政為民
C.堅持黨的階級性 D.堅持與時俱進
14.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堅持黨的先進性 B.堅持執政為民
C.堅持黨的階級性 D.堅持與時俱進
15.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B
A.堅持黨的先進性 B.堅持執政為民
C.堅持黨的階級性 D.堅持與時俱進
1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里的“本”、 “基”、 “源”說到底就是C
A.發展先進生產力 B.發展先進文化
C.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D.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D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18.我們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是在A
A.《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
B.《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
C.《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
D.《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
19.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其本質和核心是C
A.全面發展 B.協調發展 C.以人為本 D.可持續發展
20.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D
A.以人為本 B.穩定 C.改革 D.發展
入黨考試重點簡答題篇二
1.試述建立廣泛的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中國無產階級人數較少,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中國的無產階級能否領導革命到達勝利,關鍵在于能否團結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能否處理好同民族資產階級等中間階級、階層的關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們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統一戰線。
(2)建立廣泛統一戰線的現實可能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復雜,廣大人民群眾長期處于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勢力壓迫的深重災難之中。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占了全國人口的多數,革命要求強烈,是統一戰線的主要力量;民族資產階級能夠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但又缺乏革命的徹底性,是統一戰線中的中間派;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中某一個集團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也可能成為統一戰線中的暫時的同盟者。 因此,在中國革命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2.試述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過程。
(1)國民革命聯合戰線。1924年1月,改組后的國民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內部,由于共產黨犯了右的錯誤,放棄無產階級領導權,導致了統一戰線的破裂和國民革命的失敗。 (2)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基本上是由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聯合起來,以反對封建壓迫和國民黨新軍閥統治為主要目標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1935年以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正式確定,促成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向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轉變。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執行了一整套正確的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堅持了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壯大,是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根本保證。
(4)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起了包括全體中國人民在內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最基本的政治條件。
3.簡述堅持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方針原則。
(1)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原則。
(2)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利用矛盾、團結多數的原則。
(3)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4.簡速統一戰線的主要經驗。
(1)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
(2)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3)在同資產階級聯盟中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
5.為什么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領導權問題,是革命統一戰線的最根本的問題。統一戰線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領導。
首先,這是由中國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五四運動之后的中國革命,是新的、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和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上述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無產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統一戰線。
其次,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優點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近現代社會中最先進、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階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就決定了中國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把全體勞動者和一切愛國者團結在自己周圍,組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為實現革命的綱領和任務而奮斗。 第三,中國革命斗爭的歷史發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革命和中國統一戰線的倡導者、組織者和領導者的地位。
實現無產階級對統一戰線領導權的基本條件是:①制定正確的政治綱領,作為一致行動的具體目標;②對同盟者進行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斗爭水平;③率領同盟者進行堅決的對敵斗爭并取得勝利;④照顧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⑤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6.為什么說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工農聯盟在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地位,是由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的。
(1)中國是落后的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2)農民階級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
(3)民主革命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農民無疑是主力軍;
(4)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沒有農民的支持和參加,革命戰爭就無法進行。
鞏固和加強工農聯盟的主要條件,一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二是對農民進行教育引導。
7.闡述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與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的必要性。(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應如何處理與資產階級的關系?)
(1)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又聯合又斗爭的關系,對中國革命統一戰線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如果黨不在一定時期中同資產階級聯合,黨就不能前進,革命就不能發展;如果黨不在聯合資產階級時又同它進行堅決的、嚴肅的“和平”斗爭,黨就會瓦解,革命就會失敗;如果黨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不進行堅決的、嚴
肅的武裝斗爭,黨也會瓦解,革命也會失敗。總之,黨的正確方針,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
(2)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同他們結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同時,對他們的動搖性和不徹底性保持警惕,并進行必要的斗爭。在一部分大資產階級推行兩面政策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也應與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暫時的聯盟,同時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對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頑固勢力作斗爭時,必須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8.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1)“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毛澤東首倡、中國共產黨確定的處理與民主黨派關系的基本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統一戰線的一項重要政策。
(2)中國共產黨認為:①凡屬一切確實致力于團結人民從事社會主義事業的、得到人民信任的黨派,都應對其采取長期共存的方針;②共產黨在加強自我批評和依靠群眾監督來改正缺點錯誤的同時,也應善于從民主黨派的監督批評中得到幫助,這就必須實行互相監督。
(3)“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既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長期合作歷史經驗的生動概括和總結,又是黨與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事的一貫方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合乎邏輯的發展。
9.簡述人民政協的主要特點和作用。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組織形式。這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國內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等代表參加的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
(2)人民政協作為包括全國各民族、階級、階層、黨派、團體的統一戰線的最高組織形式,其主要特點是:首先,廣泛的代表性。其次,存在時間的長期性。
(3)正是因為人民政協具有上述廣泛的代表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所以它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有著獨特的地位,這就是最廣泛地聯系、團結各方面人士,進行政治協商,實行民主監督,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的貫徹執行,發揮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簡述抗戰勝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別的建國主張。
(1)國民黨堅持獨裁、內戰、賣國的方針,要在戰后恢復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獨裁統治。
(2)共產黨堅持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主張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3)中間黨派提出“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希望實現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主張。
10.簡述社會改造勝利完成的深遠歷史意義。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黨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關于對資產階級和平贖買的設想.。
下一頁更精彩“入黨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