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籃球比賽時間賽程表
控球是籃球的第一步,練得越早球性越熟,25歲以后筋骨逐漸硬化,協調性下降,就很難再練控球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杭州亞運會籃球比賽時間賽程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亞運會籃球比賽時間賽程表
杭州亞運會籃球項目比賽時間為9月26日—10月7日,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體育館、紹興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決賽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共產生2枚金牌。
籃球的基本技術
一、移動;
1、移動的概念:移動是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為了控制身體,改變位置、方向、速度,爭取高度所采用的各種腳步動作方法的總稱。
2、移動的作用:籃球比賽中完成各種攻防動作(無論是否持球),都需要有腳步動作的參加,移動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一項基本技術。進攻中,運用移動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對手,去選擇有利的空間位置和地面位置,完成切入、接球、拼搶進攻籃板球及吸引防守者,或者是快速、準確、合理地完成傳球、運球、突破、投籃等持球進攻技術;防守中,運用移動的目的是為了搶占有利的位置,防止對手的擺脫,或者是及時、果斷地進行搶球、打球、斷球、搶籃板球等。
二、傳接球;
1、傳球的概念:傳球是籃球比賽中進攻隊員有目的地轉移球的方法。
2、傳球的作用:傳球是隊員之間互相配合和組成進攻戰術的紐帶,準確、及時、隱蔽、多變的傳球能使五個隊員聯成一個整體,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打亂對方防守。
三、投籃;
1、投籃的概念:持球隊員運用各種正確的手法,將球從籃圈上方投入球籃所采用的各種動作方法稱為投籃。
2、投籃的作用:投籃是籃球比賽中唯一的得分手段,競賽中進攻隊運用各種技術、戰術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更多、更好的投籃機會;而防守隊的積極防御也是為了阻撓和破壞進攻隊的投籃,投籃是籃球比賽中攻守對抗的焦點。
四、運球;
1、運球的概念:持球隊員在原地或移動中,用單手連續按拍借助地面反彈起來的球的技術叫運球。
2、運球的作用:運球不僅是進攻隊員擺脫防守創造傳球、突破、投籃得分的橋梁,而且是進攻隊員發動快攻,組織與調整戰術配合,瓦解防守陣形的重要手段。
五、持球突破;
1、持球突破的概念:突破是控制球隊員運用腳步動作和運球技術相結合達到超越對手的一種進攻技術。
2、持球突破的作用:突破攻擊力很強的一項進攻技術,合理運用突破技術,不僅能直接插入籃下得分或造成對手犯規,有效地增加個人進攻威力;而且能為同伴創造良好的投籃機會,打亂對方防守布置,實現內外結合進攻的一種有效手段。
3、持球突破的分類:分為交叉步持球突破和同側步(順步)持球突破。
六、防守對手;
1、防守對手的概念:防守隊員合理地運用防守動作,積極搶占有利位置,破壞和阻撓對手的進攻意圖和行動,并以爭奪控制球權為目的所采取的各種專門動作方法的總稱。
2、防守對手的作用:防守對手是個人防守技術,也是集體防守的基礎。防守的目的在于阻止和破壞對方的進攻,并力圖從對手手中將球奪過來轉守為攻。進攻的目的在于突破防守,投籃得分。攻和守是爭取比賽優勢和主動權缺一不可的兩種方法和手段。進攻與防守相互對立、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進攻和防守之間失去應有的平衡,防守質量很差,不能起到制約進攻的作用,也必然影響進攻質量的提高。
七、搶籃板球。
1、搶籃板球的概念:比賽中雙方隊員在空間爭搶投籃未中的球統稱為籃板球。
2、搶籃板球的作用:搶得籃板球是獲得控球權的重要手段,是增加進攻次數和發動快攻的重要保證,是攻守矛盾轉化的關鍵。進攻隊搶籃板球若占優勢,不僅可以增加進攻次數,創造連續進攻或在籃下造成得分的機會,還可通過“外投里搶”增加本隊外圍投籃隊員的信心。防守隊搶得籃板球若占優勢,不僅能由守轉攻,而且可以迅速組織快攻反擊,加重進攻隊員投籃顧慮,減少對方的進攻次數。
籃球基本功的內容
比賽實踐證明:籃球基本功的質量和數量是隊員在比賽中運用對抗技術水平高低和整體效果好壞的關鍵。作為一種“在激烈的對抗和快速多變的比賽中所必須優先掌握的、最重要的和最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包括技術因素、戰術因素、身體因素、心理因素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綜合動作功能與能力”。籃球基本功至少包括:
1、技術基本功。是指在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的規格基礎上,突出其對抗性,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準確運用技術的能力水平。
2、戰術基本功。是指建立在個人戰術行動和二三人的戰術基礎配合上的全隊戰術數量、質量和水平。
3、身體素質基本功。這是技、戰術基本功得以發揮的前提。隊員只有具備發揮技術戰術能力所必需的速度、彈跳、力量和耐力,才有可能具備在地面對抗中快速超越的能力、在高空爭奪中超群的彈跳能力、在短兵相接的激烈對抗中的爆發性快速力量的能力,以及在長時間爭奪中保證技戰術得以正常發揮的耐用久能力
4、心理自控基本功。是指隊員運用各種方法對自己的心理施加影響的自我控制和調節心理狀態的能力、獨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智力、克服各種心理障礙的能力等等。
很明顯,對現代籃球基本功的解釋,應賦新意,其內涵應理解為一種綜合功能的具體體現,它所包括的各部分內容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籃球運動的發展
起初,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每次投球進籃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后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并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于全世界,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后,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后,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后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
籃球場主要位置介紹
控球后衛(PG) 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后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
得分后衛(SG) 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于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他的外線準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小前鋒(SF) 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
大前鋒(PF) 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后一個。
中鋒(C) 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