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的“只此青綠”是什么
美麗鄉村的“只此青綠”是什么(最新)
美麗鄉村的“只此青綠”是什么?大家了解我國的“美麗鄉村”嗎?有哪些感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美麗鄉村的“只此青綠”是什么,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美麗鄉村的“只此青綠”是什么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扒f工程”實施20年來,浙江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融合升級的富民產業,一幅幅生動畫卷在之江大地徐徐展開。
浙北湖州的石灰巖品質優良,經年累月的開采,讓這片曾經的“江南清麗地”因此蒙塵。當地下決心關停礦山之后,將賣礦石變為賣風景、從靠山吃山變成養山富山,生態已經成為今天湖州發展的最大優勢。當地留住了“綠”,也迎來了“青”,越來越多青年人才前往鄉村,在茶田綠野間放松身心,追求夢想。
如何守住美麗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近日,蘇州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通報激勵,這是蘇州繼2019年昆山市、2020年太倉市先后獲評國務院“全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縣”后,蘇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實現國務院督查激勵“三連冠”。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如何守住美麗鄉村的“氣質”和“顏值”,人居環境整治是較為關鍵的環節。在過去的經驗中,蘇州已經交出一份滿意答卷,從中也不難窺見其做法帶有的“蘇州特色”。從“蘇州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出發,也能夠找尋到守住鄉村“氣質”和“顏值”的“密碼”所在。
從頂層設計出發,筑牢整治制度。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頂層設計至關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頂層設計的制度完善,也就沒有治理過程中“人財物”的統籌安排,整個治理過程將難以為繼。在蘇州,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實現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抓好統籌;建立市、縣兩級領導掛鉤聯系鄉村振興制度;落實鄉鎮主要領導掛鉤制度;建立村書記“清潔指揮長”制度。2021年全市79個鄉鎮153名黨政主要領導掛鉤192個村莊,參加勞動1822次;1074名鄉鎮班子成員掛鉤1616個村莊,參加勞動10234次;1028個村書記擔任清潔指揮長,7496名村干部包干片區。這樣的“一把手”直接部署制度,體現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確保了人居環境整治的有效開展。
從榜樣示范入手,形成燎原之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離不開標本和模范形成的榜樣力量。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能夠讓周邊鄉村都紛紛效仿起來,踴躍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的推進中來。鑒于此,蘇州構建了“特色康居鄉村建成后長效管護、特色宜居鄉村干凈整潔有序、搬遷撤并類村莊日常環境保潔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三類三層推進體系。全市累計建成3592個特色康居鄉村、70個特色康居示范區,建成市區兩級美麗庭院示范戶56361戶。從榜樣出發,每個鄉村都可借鑒學習,摸索出符合自身具體情況的建設路徑,推進后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從志愿力量切入,匯聚全民熱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離不開志愿者的參與。每個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幟,都是一股力量,都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動力源泉。志愿力量要和持續的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在2021年,全市動員79.76萬人次志愿者、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39089場次,合理、規范張貼宣傳標語6.91萬條。每一組數據的背后,其實都迸發了志愿力量的光芒。而在志愿者的示范引領下,也能夠不斷匯聚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全民熱情,從而在眾人的努力之下,真正守護美麗鄉村的“氣質”和“顏值”。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浙江的實踐充分證明,打造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表面的環境美化、污染治理與生態提升,背后還需要配套的政策扶持、財政補貼、資源嫁接,需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團結帶頭,需要導入市場化思維,挖掘特色產業資源,讓人居環境提升、生態環境改造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并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態正循環。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某種程度上,“千萬工程”表面是對農村人居環境的一種集中升級治理,根底上卻是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上的變革與重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成功實踐路徑。
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的浙江經驗,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借鑒典型鄉村治理案例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持續推進升級改造農村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人居環境,統籌城鄉規劃發展,深入挖掘屬地資源,打造特色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等,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激發廣大群眾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起推進城鄉融合、加速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合力,實現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嬗變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