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么
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下面是跟著步伐來看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我認為,傳統文化是歷史的長期積淀,形成為社會意識的潛流,滲入到了社會心理的深層,她的影響隨處可見。首先,我們要深入學習弄通弄懂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讀懂中國,在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時代進步的要求,創造性地為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充實新的時代內容,使之不斷完善發展。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傳統文化內容創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注意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的精髓,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大力學習、吸納外來文化的積極先進內容,充實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中國文化不僅與世界文化同步發展進步,更要讓充分體現民族特性的中華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從而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光榮的發展歷史,以贏得世界的尊重,進一步振奮民族精神。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路徑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充分把握時代特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與社會主義優秀文化融合發展,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文化自信,了解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必須在創新表達形式上下功夫,讓表達形式和傳播渠道跟上時代發展,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開來、傳承下去。要積極搶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新機遇,集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傳播、轉化和創新。加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和轉化,搭建好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的融通生成渠道,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對外交流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加強交流互鑒、求同存異。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和合共生,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積極與世界其他文化開展交流,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充分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并蓄,讓我們的文化土壤真正實現“有容乃大”。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同時,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加強教育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讓學生了解和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例如,在語文課上,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了解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在歷史課上,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強推廣相關知識,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
創新發展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手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政府和社會應該鼓勵和支持文化創新,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例如,在中國的文藝界,許多作品都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藝術手法,這種創新發展的努力,使中華傳統文化更加生動有趣,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