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旅游管理專業大學排名情況(2)
旅游管理專業簡介
旅游管理專業是屬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是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旅游管理專業以經濟學、工商管理理論為基礎理論,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旅游行業方針、政策和法規,并能運用外語從事旅游業務活動,掌握現代旅游管理理論和方法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其專業課程包括旅游管理學、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務、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經濟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分析
1.外部認知
先說說外行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知吧。
我同學在知道我專業是旅游管理以后直接就認為我學的專業叫做“導游”。
認識的長輩知道我專業是旅游管理以后就告訴我:你這個專業好啊!到處玩還不花錢!
稍微懂一點的朋友說:你是學旅行社的還是學酒店的?
曾經帶過我的高中老師說:當初天天逃課,現在只能端端盤子了。
很明顯,旅游管理這個專業在外行人眼里無非就代表著兩個就業方向:“旅行社”、“酒店”。而這兩個方向讓人普遍產生的形象就是:“導游”、“端盤子”的。
坑爹呢這是!我學的是旅游,學的不是導游!就算做酒店,也不見得是端盤子的!
其實談到外界對我們的專業認知問題只是想告訴你:這個專業在外人眼里不是高大上!它意味著服務業,而服務業給國人的映像就是“伺候人的”。
小結:聽到你的專業以后,外人會覺得你low,但是這不代表他們聽到你的職業以后還會覺得你low(后文提都有說明職業)。所以求學期間想混的體面,這個“專業”未必能讓你臉上有光,但是從事具體工作以后就得兩說了。
2.旅游管理專業學習內容
從教學來說是分方向的,而分的方向主要有旅行社方向和酒店方向(我擦,怎么又回去了!)。但是漸漸有學校將會展管理、空乘、旅游規劃等具體方向放在了旅游管理之下(看到這仨是不是覺得略顯高端了?)。
從實習來說,學校的聯系的單位通常也是旅行社和酒店(這是一條黑心產業鏈啊,說多了全是淚)……旅游觀光相對發達、景區密集的地區還可能安排學生進景區實習。至于旅游規劃的實習生,具體情況我不了解,但規劃公司普遍招研究生學歷的實習生。
小結:在學校里學的方向比較固定,實習從業面兒也比較窄。而不管是從事什么旅游相關工作,因為其極強的實踐性與“跟人開始接觸”的特點,故而會讓許多實習生覺得在學校的東西白學了。P用都沒有!
結論:行業曲解必然存在,而且扭曲程度不小。這與教育體制的缺陷有關,也和學校教學引導方向有關。但是這不影響我們想做一名高大上的旅游人。
旅游管理專業特點
1.旅游管理專業考研對工作的意義不見得有很大加成,除非你跟的導師很牛B,導師牛B意味著你做的項目會多,項目做多了就有經驗了,而且跟著導師在區域內的會比較好混。
但旅游管理專業考研走學術路是條不錯的方向。歷史、地理、區域經濟等等專業在各自領域的發展其實都挺完善了,再要是搞出什么新成果是比較困難的。可旅游作為一個年輕的學科,想弄出點研究成果是相對容易的。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的其他專業學者將研究方向偏向旅游的原因。
2.跳出本專業的人那么多是因為沒有搞明白這個專業間“學科”跟“產業”的區別,所以做不明白。而且旅游行業的職業人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很多人是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或者說在讀書的時候也沒有培養出來。
3.“旅游+”還是“+旅游”?這是個好問題。想想看近年來我國推出了多少個新名詞?XX夢、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互聯網+……再想想之前的股市,監管部門在短時間內搞出了多少事情?回過頭來看旅游,你發現現在的已經從“旅游+”變成了全域旅游。
道理是相通的——一個搞不動了,就提出新的一個唄。旅游是邊緣學科,旅游業甚至不能被稱為行業或產業,如果非要將旅游視為一個產業,那么叫做“觀光”會更合適。為什么?因為邊緣性導致交叉太多,沒有最核心的東西支撐。要說旅游+,可是哪個行業愿意成為被你+的那一個?
看過“旅游管理專業排名”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