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
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
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帶一路》播出后,在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引起強烈反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供你參考!
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篇1
紀錄片《一帶一路·連接歷史的輝煌》將從文化的角度,闡述“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在“一帶一路”拍攝和播出中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光大。該紀錄片共60集,每集30分鐘,融合了儒家學說、建筑、宗教、風土人情、地方戲曲等多種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將突破地域概念,探尋新時代下的中國精神,以復興、發展、融合、共贏為宗旨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形象,從傳統文化的視角講述“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深遠意義。該片將在國家文化部的指導下,與多家省級衛視聯合拍攝,其拍攝內容涵蓋國內有節點的省份,以及中亞、東南亞、阿拉伯、歐洲等諸多國家。
在啟動儀式上,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委員會會長楊麗麗致辭說,時值當下,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熱議話題。全力打造一部多方位、立體呈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一帶一路”紀錄片,是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文化擔當。這部紀錄片將以開放性的當代視野,創新性的電視影像風格,講述鮮活的故事,解讀深邃的思想,站在歷史與今天,中國與世界的高度,講述中華傳統文化對拓展“一帶一路”的當代價值。
此外,總編導張輝力也高瞻遠矚地給大家分析了《一帶一路·連接歷史的輝煌》在當下這個時代背景下拍攝的必要性。他介紹,60集紀錄片《一帶一路——連接歷史的輝煌》創作策劃于今年年初,它具有極強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我們希望借用“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以“一帶一路”紀錄片為載體,打破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探尋新時代下的中國精神,以復興、發展、融合、共贏為宗旨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形象,把《一帶一路——連接歷史的輝煌》拍攝成一部能夠讓國內外觀眾長久記憶的經典文化作品,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制片人英子也在會上表示:紀錄片《一帶一路·連接歷史的輝煌》,通過十一個部分60集的篇幅,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盛大閱兵,它將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我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部紀錄片的拍攝,為其成功盡綿薄之力。該紀錄片將于近期開機,有望明年與廣大觀眾見面。
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篇2
一個時代文化與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融匯著歷史啟示與歷史智慧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銘刻著歷史的記憶,更回應著時代的呼喚。
由中央電視臺攝制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在海內外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正掀起一輪收視熱潮。這部以全面解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宗旨的紀錄片,視野開闊,氣勢恢宏,既具有史詩般的氣象和風范,又具有敘事詩的細膩與凝練,突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的主題,實現了政論性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作為促進全球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東方智慧,它從歷史深處走來,帶著歷史深刻的啟示。如何回顧和審視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歷史的縱深處開掘出新意和新的認知境界,是紀錄片《一帶一路》首先面臨的考驗。
借助15世紀初期繪制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紀錄片《一帶一路》細膩地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帶給人的認知變化。這幅古老的地圖,清晰地標注著歐亞大陸的海岸線和非洲大陸的大致位置,展現出五六百年前東方人對于整個世界的概念。在現存文獻中,這是非洲第一次被標注在地圖上。切入歷史細密的肌理,紀錄片《一帶一路》由此開掘出歷史一個縱深的切面,展示出歷史的某種面相。
在漫長而廣闊的時空中,絲綢之路構筑起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與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識圖景和歷史記憶,代表著中國與亞洲文明曾經的輝煌與興盛,反映著人類創造歷史的基本規律。活躍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技術發明的傳播,文化藝術的相互借鑒和融合,用一個個事例證明:一個時代文化與科技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唯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躍進,人類文明的升華。這既是創造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興衰的法則,正如所說,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紀錄片《一帶一路》把對絲路歷史的回顧提升至對于歷史規律的認知層面,從理論思辨的高度展現出絲綢之路的歷史啟示。
融匯著歷史啟示與歷史智慧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銘刻著歷史的記憶,更回應著時代的呼喚。為解讀“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意義,紀錄片《一帶一路》以凝重凝練之筆,透過對歷史縱深的審視,凸顯對現實的關切與觀照。
不均衡,是當今歐亞大陸區域經濟格局最顯著的特征。作為探索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的新路徑,“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破解發展中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和地區互聯互通歷程中所面臨的諸多瓶頸,致力于使人類社會的發展更為均衡、更為普惠、更為智慧。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對于現實深切的關注。正如所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中國將致力于推動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公共產品。
從歷史的縱深出發,紀錄片《一帶一路》以嚴密的邏輯、具體的例證,較為完整、詳盡地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意義,凸顯出這一重大戰略性構想的現實關切,詮釋了沿線國家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歷史必然性。
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后感2017篇3
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帶一路》播出后,在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引起強烈反響。各族干部群眾、專家學者在觀看紀錄片第一集后,感到非常振奮,表示黨中央作出的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是造福沿線各國家和地區人民福祉的重大舉措,新疆要抓住機遇,抓緊落實好各項工作部署,加快推進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步伐。
令人自豪深受鼓舞
從9月5日開始,新疆科學院退休干部麥麥提·哈薩諾夫和家人每晚都守著電視機觀看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當紀錄片中提到‘一帶一路’是促進全球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時,我心中充滿豪情。”麥麥提·哈薩諾夫語氣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在國際上越來越具有話語權,也越發具有影響力,作為中國人我們腰桿子更硬了。”
“視野寬廣、視角多維度,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好片子!”新疆畜牧科學院副院長鄭文新深有感觸地說,紀錄片用事實和事例印證“‘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真實而動人。
“中歐班列用16天的疾馳,飛奔出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財富通途;時速450公里的高速鐵路,正以令人瞠目的建設速度在中亞腹地鋪就……”烏魯木齊鐵路局庫爾勒車輛段安全科專職科員孫冬生說,紀錄片用影像講述了發生在新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充分展現出“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的巨大魅力,作為一名鐵路基層工作者,他強烈感受到“一帶一路”為中亞國家乃至世界各國所帶來的巨大福祉,更為中國鐵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輝煌業績而倍感自豪。
依拉木·阿布都蘇甫爾常年在喀什經商,從紀錄片《一帶一路》中看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他很開心。他說:“該紀錄片真實地反映了‘一帶一路’戰略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自從‘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來喀什做生意的外國人明顯增多了,有些外國商人還在這里安了家。我們本地很多年輕人也在努力學習周邊國家的語言,有的準備發展特色旅游項目,有的準備到國外考察,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大家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兵團日報記者趙珺充滿激情地說:“紀錄片《一帶一路》氣勢磅礴地勾畫出這條世界上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當下這讓人熱血沸騰的大事業中,兵團人也正努力著,共筑精彩新絲路。兵團“十三五”期間將壯大綜合實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這一切讓人無比激動,作為兵團人的一分子,我也將為之奉獻!”
抓住機遇謀劃新篇
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們迎來了新的機遇。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蘇寧說,觀看紀錄片,最深的體會是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宗旨是要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中國從各國共同發展進步的這個視角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一頭連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一頭連著充滿活力的經濟體中國,中間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群體,根本宗旨更是為了惠及人類,惠及各個國家。“周邊國家的支持,令我對‘一帶一路’的建設更加充滿信心,并且更加憧憬新疆新的歷史機遇,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五大中心的建設,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人士來疆投資建設,帶動新疆的發展。”
“近兩年經濟持續下滑,新型建材推廣和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受到很大沖擊。”兵團建工集團副總經理、北新建材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剛坦率地說,建筑產業現代化要全面推廣開,需要良好的經濟形勢,要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中尋求巨大的合作共贏商機。“要立足新疆,輻射中亞,拓展國內外市場。”他說,當前,綠色裝配式新型建材工業企業,在抓住各項政策、機遇的條件下,必將會開辟出新的經濟發展新局面。
新疆中國國際旅行社出境公司總經理海宗云說,旅游是最容易促進交流、溝通人心的方式。“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不管政府層面還是百姓之間對于相互了解的強烈愿望。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給我們在未來旅游線路產品的開發和優化上指明了方向。
看完紀錄片后,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書記趙青說:“中央作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決策,這是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國家戰略,也是新疆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他進一步闡述: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我國向西開放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聯通的核心地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為新疆提供重要的增長動力。站在“十三五”新起點上,我們將緊緊圍繞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十大進出口產業聚集區”建設,以“花兒昌吉”建設為統領,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線面結合、近期中期遠期結合,來進一步謀劃昌吉州的發展定位和主要任務。
乘勢而上擔當作為
新疆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劉薇認為,紀錄片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項目、重點工程、歷史遺跡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真實記錄了沿線國家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努力與實踐。反映了中國與沿線國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經貿金融產業合作、增進人文交流生態合作等方面的重要進展。而她更想說的是,歷史記錄了中國的擔當和作為,而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更應該有擔當和作為。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幼兒教師迪麗努爾·阿不來提對此也有相同感受:“通過這部紀錄片,我了解到‘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國家和全球中小企業帶來的機會,看到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時代和世界的責任與擔當。新疆受益于‘一帶一路’,同時也要服務于‘一帶一路’,作為年輕人,我們要響應時代的呼喚,努力工作,為家鄉的發展獻一份力。”
中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欣說,“一帶一路”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沿線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給予了新的機遇,是促進國際合作的嶄新平臺。8月31日中泰(丹加拉)新絲路紡織一期6萬錠項目正式投產,這正是中國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鮮活例證。
王洪欣介紹,當前,隨著企業加快發展,中泰集團已經融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之中,中泰集團將力爭把中泰塔吉克斯坦農業產業園打造成為中塔兩國的農業示范園、紡織示范園。中泰集團也將借著“一帶一路”這一“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橋梁紐帶,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讓中國的文化通過塔吉克斯坦農業產業園項目在塔吉克斯坦落地開花,讓國家和自治區的戰略通過企業落地生根。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黨委書記、人大會主任邱樹華表示,看了紀錄片《一帶一路》,增強了博州全面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信心。她說,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有全國最大的集公路、鐵路、管道運輸為一體的陸路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是我國向西開放合作的重要前沿。博州要緊緊圍繞自身功能定位,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積極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博州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地位,更好地發揮進口能源資源陸路安全大通道作用,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