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試題有哪些
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試題有哪些
對于高考政治試題的命題通常都離不開對時事政治的出題!所以,考生有必要去關注時事政治!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以供大家閱讀。
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考點鏈接】
1.感受文化的影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做大做強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同時強化文化屬性,確保“兩個效益”相統一,更好發揮以文化育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報告》強調,要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高考3.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由之路。
4.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大文化工程,對于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報告》強調,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依法開展文物普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5.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創造,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6.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要全面加強社區網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政治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社區網對群眾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群眾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報告》強調,要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培育健康網絡文化。
7.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必須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塑造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報告》強調,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8.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總體上質量不高、效益不優。大量文化資源不能有效轉化為產業資源,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不強。《報告》強調,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9. 推進文化創新。要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10.文化影響的來源。文化影響來源于文化活動和文化形式。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不斷重視和支持全民健身發展,全國各地全民健身蓬勃開展、氛圍濃厚。《報告》強調,要做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
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跟蹤試題】
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做大做強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同時強化文化屬性,確保“兩個效益”相統一,更好發揮以文化育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據此回答1—2題:
1.發揮以文化育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依據是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③優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文化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促進社會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主要表現是( )
①文化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②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③ 文化影響人的情感世界
④文化影響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據此回答3—4題:
3.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C.愛崗、敬業、誠實、友好
D.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4.材料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
②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④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要緊緊圍繞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這個目標,瞄準學術發展前沿,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加快建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學科理論體系和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創新實踐的學術話語體系,開創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新局面。開創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新局面有利于
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②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③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活動
④立足當前實際不斷進行文化創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無論是設計項目、提出要求、開展活動都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開展這一活動
①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③有利于人民群眾投身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心理素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并創造性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小康社會、以人為本、集體人權、科學發展、協商民主、新型大國關系、和諧世界、中國夢等。需要用西方學者和民眾能夠理解、樂于接受的話語體系解釋中國道路,讓國外受眾想了解、聽得懂、愿接受。這啟示我們
①大力宣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抵制外來文化
②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③熱情服務,友善待人,不卑不亢,自尊自信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習俗,做到平等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文化交流中,一方面,要加大傳播渠道建設力度,繼續推進重點新聞媒體建設,完善全球新聞信息采集傳播網絡,提高新聞傳播的“時、度、效”,讓我們的聲音傳出去。另一方面,要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對外話語體系說明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文化總是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報告》強調,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究其根本,在于創新不夠,亟需通過創新來推進文化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過去注重速度與規模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據此回答9—10題:
9.材料啟示我們
①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文化產品的出口份額
②要發展文化產業,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效益的環境
③要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④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抵制外國文化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①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增強文化公共設施的經濟功能
③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④有利于傳播和普及各種思想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不斷重視和支持全民健身發展,全國各地全民健身蓬勃開展、氛圍濃厚。《報告》強調,要做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材料說明
A.文化對人們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B.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
C.文化決定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D.人類的一切活動及其產品都屬于文化
12.要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對文化創新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創新就是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修補
B.文化創新就是要完全接受傳統
C.文化創新就是要張揚個性,拋棄一切文化
D.文化創新就是要突破傳統,形成自己的風格
13.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么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材料二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術進步。《報告》強調,培育工匠精神,提品質創品牌,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發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聯系材料二,運用有關哲學知識,說明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時事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A 7.C 8.B 9.B 10.B 11.A 12.D
13.(1)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發揚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的內驅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③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一個企業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政治素養,提高其社會責任感。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重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有利于民族振興。
(2)①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工匠精神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按市場規律辦事,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培育工匠精神,提品質創品牌,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③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其決定作用,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術進步。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揚工匠精神,追求技術進步,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④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自覺樹立創新意識。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企業只有搞好技術創新,才能創新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