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中考國內時事政治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如何趕在中考到來之際做好時事政治的復習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以下中考國內時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8年中考國內時事知識(一)
規劃目標降維,增長保量提質
1 增長,民生,改革,公平:一個都不能少
從以來中央委員會歷次會議的主要議題看,分別涉及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簡政放權、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促進公平等內容,這些議題體現了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將是“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內容。
2 保持經濟增長領銜,重視調結構促創新
今年5月首次闡述“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并提出“十大目標”,對比上一個五年規劃,不僅目標數量精簡,且新增保增長、生態文明、脫貧扶貧三大目標,調結構、促創新、改革三大目標順位明顯提前。
3 規劃課題數量精簡,六大領域首次提及
“十三五”規劃課題也同樣精簡至27個,其中經濟轉型升級動力、國企改革、走出去戰略、信息經濟、教育現代化和海洋生態文明等六個概念首次提及。
4 兩大綱領率先發布,或將成為規劃重點
“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兩個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均在規劃發布前出臺,預示這兩大領域在“十三五”規劃中將著墨甚多。
2018年中考國內時事知識(二)
增長方式轉型,增長動力升級
1 保持增長壓力仍大,“十三五”底線6-6.5%
“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將“保量提質”。“保量”緣于“2020年GDP較2010年翻一番”的硬約束,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GDP平均增速不低于6.5%。
2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促進公平共同富裕
從居民部門看,“提質”體現在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縮小貧富差距兩方面。其中,“2020年城鄉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不難實現,而縮小貧富差距、扶貧脫貧,是“十大目標”之一,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3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去產能,服務業崛起
而從企業部門看,“提質”意味著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盈利持續提升。實現路徑一是通過工業去產能提升企業利潤率,二是升級制造業、發展信息經濟和服務業,以培育新的增長點。
4 多管齊下動力升級:舊動力分化,新動力培育
“十三五”期間,經濟仍處轉型階段,仍需新、舊動力同時發揮作用。舊動力將分化,制造業中傳統行業去產能,高端裝備走出去,兩眾兩創培育新增點,服務業中傳統消費式微,新興消費崛起,出口重心轉向高附加值和服務貿易。新動力將壯大。提升人力資本意味
著教育、醫療、體育等行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技術創新將依托“中國制造業2025”和“互聯網+”而實現,而各領域改革也將逐一落地兌現。
2018年中考國內時事知識(三)
戰略機遇凸顯,利好資本市場
1 教育現代化:提升人力資本,仍需加大投入
提升人力資本意味著教育、體育、醫療等行業將迎來機會。以教育為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GDP僅4%左右,仍然偏低,且民間投入占比偏低。
2 制造業升級:中國制造2025,從制造到智造
“中國制造2025計劃”是中國實現制造強國的綱領性文件。“1+10”方案中的10大行業將會成為未來中國產業投資、政策扶持的重點領域。
3 現代服務業:新興消費百花齊放
現代服務業中,消費性服務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人口老齡化是主要驅動因素。而居民消費中新興消費將成為重要新增長點。
4 綠色經濟:降低能耗,治理污染
“綠色發展“依然是規劃目標之一。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是未來能源“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指導,該計劃將優化能源結構放在重要位置,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非化石能源領域將迎來重大機遇。5 信息經濟:發展“互聯網+”與大數據漸發力
在“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中,“信息經濟”被首次提及,有望成為新亮點。實際上,今年以來,信息經濟相關領域的相關政策已開始不斷發力。國務院分別在今年7月和9月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與《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已全面啟動。
6、國企改革:撥云見日,加速起航
“十三五”十大目標中,“改革”的次序較“十二五”大幅提前,而國企改革在“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則被首次被提及。“十三五”期間,改革將真正進入深水區,而國務院在五中全會前夕先后發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意味著未來五年國企改革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是經濟步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因而更注重在監管、產權、經營等多個方面全面深化的進行改革。
2018年中考國內時事知識(四)
“互聯網+”成國家行動
自3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6月,《“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獲通過,標志著這一新興產業模式正式成為國家行動計劃。 乘著“互聯網+”的大潮,新業態、新經濟模式大量涌現,一些面臨產能過剩困境的傳統行業企業也在積極利用“互聯網+”自救。
中國國家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要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有理由預期,2016年“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創業創新熱潮顯著升溫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舊增長動能“青黃不接”背景下,推動創業創新被視為增強經濟韌性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受到官方前所未有的重視。
2015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不下20次對促進創業創新做出部署。中國國務院多次強調,“雙創”是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基本依托,要靠“雙創”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此情況下,中國興起創業創新熱潮。據官方數據,2015年以來每天都有1萬多家新注冊企業成立。
“一帶一路”建設步步為營
3月,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詳細闡述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其間多部委聯合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此后,“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務實推進階段。
目前,“一帶一路”對中國外貿和對外投資的引領作用已經顯現。據商務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進行的直接投資額合計140.1億美元,同比增長35.3%。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2016年,“一帶一路”建設料將掀起新一輪高潮。
《中國制造2025》出臺
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對外公布。這部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的行動綱領,計劃到2025年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制造強國水平,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行列。
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表示,2016年將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1+X”體系,開展城市試點示范;年內爭取建成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集中突破重點領域30-50項標志性產品和技術。
A股遭遇罕見大起大落
2015年中國A股之跌宕起伏多年少有。年初A股加速上揚,上證指數僅三個月便從3000點左右一路飆升至5178點,創近七年新高。但從6月中旬開始,受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上證綜指掉頭向下,一度跌破3000點大關,創年內新低。 為穩定股市,中國官方采取了一系列標本兼治的措施,包括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加強市場異常交易監管等。這些措施穩定了市場信心,抑制了投機炒作,使股市運行恢復正常。
猜你感興趣: